他是一位毕生以向世界报道中国为己任的新闻记者,此时却成为中外记者争相报道的对象;
他是一位长期从事向拉美诸国唱响中国声音的民间使者,此时他的事迹却在自己的祖国广为传唱;
他是一位不愿成为公共活动主角的低调之人,此时却高调出现在中墨各类媒体上,乃至他的追悼会也成为增进中墨两国人民之间了解的重要事件。
他叫吴永恒,中国外文局所属期刊《今日中国》拉美分社社长。
今年3月18日,这位在新闻战线上工作42年、68岁的资深记者突发疾病,倒在了西半球驻外工作的岗位上,把生命的最后一刻献给了他的第二故乡——拉美大地。
(一)
1964年,作为我国第一批外派学习西班牙语的学生,20岁的吴永恒来到古巴。也就是从那时起,他与拉美那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0年,吴永恒进入新华社,一干就是34年。历任新华社国际部拉美组编辑、巴拿马分社翻译、波哥大分社首席记者、布宜诺斯艾利斯分社首席记者、国际部编委兼值班室主任、拉美总分社社长兼总编辑、国际部副主任、外事局副局长(正局级)等职。常驻拉美国家20多年,熟悉西班牙语、葡萄牙语。
2004年,外文局启动了对外传播本土化战略,在海外出版当地语种的《今日中国》杂志,远播中国声音,呈现中国形象。
在物色拉美分社领军人物时,外文局常务副局长郭晓勇想到了相识多年的吴永恒。
此时,60岁的吴永恒刚从新华社外事局副局长的岗位退休,面对多家单位的任职邀请。
听了郭晓勇的介绍,毫不犹豫,吴永恒接受邀请,2004年12月就任《今日中国》拉美分社社长。
在外文局,同事们都亲切地尊称他为“老吴”。
佳碧·赛迪约女士是墨西哥籍雇员,从分社成立第一天起就在此工作,比老吴还早到分社。
“让我惊讶的是,老吴来了以后,没有休息过一天。”佳碧·赛迪约说,老吴跟她讲自己来得太晚了,所以要争分夺秒。
老吴太热爱这份工作了,所以全情投入。他首先明确了杂志的发展方向,将工作机制制度化,量化目标。
因为人手少,老吴事无巨细地样样参与其中:记者、编辑、策划、司机、搬运工、联络员、宣讲员、推销员、送货员、……佳碧·赛迪约说有时真分不清老吴到底是干什么的,反正他一个人把这些都包了。
中国外文局局长周明伟称老吴是“中国杂志本土化战略的拓荒者和成功的实践者”。
八年中,老吴探索出依靠对象国发行主渠道与自办发行相结合的推广方式,创立了销售与赠阅相结合的经营模式,使《今日中国》西文版订户已从分社建立前的19个,发展到如今的1.3万个,覆盖了墨西哥境内全部32个州(联邦区)、58个机场以及报亭、超市等公共场所;
八年中,老吴与墨西哥国家通讯社、安第斯通讯社、巴西四月出版集团、墨西哥宏观经济杂志社、墨西哥网络电台等媒体签署互换新闻协议,使中国媒体的报道生命延伸到拉美的报刊和电台上;
八年中,老吴通过加强与当地对中友好的协会、商会以及我国代表处等机构的合作,使《今日中国》批量进入中美洲、加勒比全部未建交国家,使中国声音进入“盲区”,服务了国家外交大局;
八年中,老吴积极推动出版巴西葡文版、秘鲁安第斯版和南锥体版。在中国驻当地使馆的支持下,2009年10月《今日中国》秘鲁版在秘鲁首都利马出版,并向周边国家辐射,使杂志本土化工作形成了“北墨南秘”相互呼应的格局,实现了杂志在拉丁美洲地区的全覆盖;
八年中,他运用新媒体技术扩大受众,在墨西哥开设了今日中国拉美门户网站,又利用当地社交媒体平台推送内容,争取到了更多的年轻读者;
……
“老吴是一位难得的复合型的领军人物。他首先是一个优秀的传媒工作者,有捕捉信息的敏感和传播信息的执着。只要有老吴在的地方,就一定会传出当今中国发展的声响和形象。”周明伟说老吴内知国情,外知世界,善于沟通,熟悉拉美的语言和文化,擅长用拉美人喜欢听而且能听懂的方式讲故事,通过故事解读中国,进而对中国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今,《今日中国》西文版已覆盖全球20多个以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和地区,约4.5亿人,年发行20万份,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读者群,成为对外介绍和说明中国的重要阵地。开创了国内杂志实施本土化战略的先河,在加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国家传播能力建设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
“是老吴让《今日中国》在墨西哥‘扎下了根’,成为中国在拉美地区唯一的一本出版物,实现了真正地‘走出去’”。《今日中国》杂志社社长呼宝民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