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法
恢复原名未必能恢复历史
经济成本并非首要因素
北京市政协委员吴泰然对记者说,把“黄城根”改回“皇城根”的提案的出发点是尊重历史,花再多的钱也是应该的。综合经济成本和行政成本后,是否应该改名,最主要是看这个成本花得值不值得。
改名一般会非常慎重,因为这是一个耗时长、涉及面广的大工程。市规划委的值班人员说,北京的地名更改,是依据《北京市地名管理条例》和相关的地名条例规定进行的,由北京市规划委牵头组织,但很多具体事宜则由公安、工商、交通等部门共同完成。
“其实,经济并不是在为某地进行改名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北京市规划委说,有的改名耗费巨大,但为了历史文化等原因,也要改;有的改名有赞助商替政府出钱,但也不能改。当时黄城根区域改名的成本核算,是东城区城政府进行的。最后政府多个部门经过数次研究讨论,综合衡量了各方面因素后,才作出维持现状的决定。
应该先估量改名的历史意义
“其实,名字级别越小,改起来成本越高。”林姓公安系统工作人员说,因为如果是更改国名,主要涉及的是国际上其他国家的认可度问题。而如果是修改省市名称,其主要涉及的内容就是政府之间行政区域划分、政府管理信息的交接。他说,最麻烦的是街道名称之类级别比较小的名称的修改,这涉及具体的使用者,便会牵涉很多问题,比如具体某个居民的事物处理甚至民事、商业纠纷问题等,这些是改名的隐藏成本。
林姓工作人员举例说,改名后,相关政府部门会通知各街道各居民做身份信息更改,并通知各商户做相关的工商注册信息的更改。但各家收到通知的顺序总有先后之分,比如街上的带“黄城根”字样的老字号商户,在没来得及注册新名字的情况下,被人恶意抢注了“皇城根”字样的名称,就会面临老字号信誉被抢占的风险,根据经验,这种情况下往往会给老字号带来巨大的营业额损失。
“打官司可得是你自己去打,这其中就要耗费多少成本?”他说,倘若碰到信息名称对不上出了问题,是居民自己拿着各种证明去找各个部门协调、开证明。很多都是小事,但因为是以市民为主体去处理,所以会出现很多“麻烦事”。
在林姓工作人员看来,行政成本很大一部分是隐藏成本,无法估量,因为问题只会出现在改名之后实际生活中,因此在改名前一定要提前估算好改这个地名的意义是否大于政府和市民等各方面为此付出的代价。
北京市规划委说,地名上的时代烙印,也是地名文化的一部分。北京市政府综合了改名的意义和各方面的成本进行了多次讨论后,决定“黄城根”一带暂时维持现状。
“黄”字也有历史价值
“既然已经改了,就没有必要恢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问题研究专家于建嵘也同意北京市政府的看法,民国时期将“皇城根”一带均改为“黄城根”,是为了政治意义上的反皇权,这其实也是一种历史价值。
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葛剑雄认为,从保存历史文化的角度看,当时是用原来的名称更好。但从实际出发,也得考虑社会成本等因素。而且即使恢复原名,也未必能起到恢复历史的作用。
葛剑雄说,此类事情不如采取一种折中的办法。比如,可以选择以竖碑或刻立铭牌的方式,来说明此处的原名,并简介此地历史。这是一种有一定效果而且简单易行的手段。要有正确的理念,也要将理念变成可行的办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