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牌也是“黄城根”
市民希望统一地名
但有些人则仔细得多。
在西黄城根南大街居住的一位82岁的老人说,他小的时候“黄城根”就已经是这几个字了。但直到现在,不管是街边的招牌还是公园,都叫做“皇城根”,包括他们自己写自己的地址时,也经常用“皇”字。
“为什么?就因为这地方本来就是‘皇城根’!”这位老人说,别说北京人,就是外地人都知道皇城根是哪几个字。站在皇城根上,路牌却是“黄城根”,他觉得应该把名字改回来。
“是‘西黄城根小学’,不是‘西皇城根小学’。”刘女士的孩子在西黄城根小学就读,她曾这样在网上纠正另一名打听这所学校师资的家长。
已经建校109年的西黄城根小学位于西黄城根北街,前身为创建于1904年的内务府三旗初等第六小学堂。小学的对面是1905年创建的北京四中。这所培养出陈景润和北岛等著名人物的中学,每年有95%左右的毕业生考入国家重点大学。
“我当年天天都在研究这些,学区房啊、户口地址啊、学校历史和师资啊……反正就是想让孩子上个好点的学校呗。”刘女士说,包括户口本地址、学区房的房产证上的地址等等,这些地址上的每个字都决定着自己的孩子到底能不能读上他们的目标学校。“再说,别人写错了学校名字就像他们写错了我儿子的名字一样,别扭。”刘女士说,她支持将“黄城根”区域统一改名。
这笔账,至少得上千万?
黄城根大街区域共涉及四条街道,即“东黄城根北街”、“东黄城根南街”、“西黄城根北街”和“西黄城根南街”,总长度约为4000余米。据黄城根北街社区居委会的值班人员介绍,仅该区便有2000余户居民。
北京市公安系统一位林姓工作人员表示,若更改地名,包含街道名称的法律和制度效力的凭证和证明都需要修改,比如沿街所有的路牌、门牌号,相关政府机构的招牌,以及沿路涉及的公交车站牌和车内的车站目录等。政府公章、文件、信息等也均要做相应更换。他说,涉及街道名称的交通系统数据需要修改,如各种相关的地图的修改,这又涉及多个GPS导航生产厂家的地图更新成本。
居民证件信息方面,最重要的即是房产证的更改、户口本的更改、相关档案信息的更改、社会各项相关保险信息的更改等。
林姓工作人员说,由于户口本、房产证等居民信息证明是需要居民亲自去公安部门等相关部门修改,包括居民请假、办理各处手续排队等等诸多事宜也会影响市民的收入。
林姓工作人员说,其实,真正的成本包括很多,经济往往是小头,在行政过程中耗费的成本才是大头,政策的制定需要非常复杂的一系列工作和各部门协调。由于行政成本的构成过于复杂,需要政府专门组织改名研究会来讨论、计算,并且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出来大致的结果,但真正一个政策过程所花费的成本一般需要政策执行基本完毕之后才能计算得出,街道只是一个处级单位,这个级别的改动,一般整体成本少说也有千万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