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城管队员"眼里的城管日记:很清楚小商贩不易--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另类城管队员"眼里的城管日记:很清楚小商贩不易

2013年06月20日08:23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最近,“城管”一词再次成为网络热点。不久前,延安城管跳踩商户一事尚未平息,武汉“双面城管”又浮出水面。

  6月17日,武汉市洪山区城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澄清两名城管人员在辖区内摆摊一事。公众听到的解释是:两城管人员在辖区内摆摊是“为深入了解小贩们的实际情况的‘体验式执法’”,“此事只有少数领导知道,属‘高度保密’”。

  发布会上,两名城管的体验日记也被公布出来。“原定体验两个月,没想到这么快就被曝光了。”洪山区城管局局长称。

  根据武汉市洪山区城管局负责人的解释,该区城管队员桂文静在今年5月提出体验练摊想法,“通过小商贩身份了解小商贩群体心理及需求,感受城市管理有关工作的现实情况,多方位地评价城管执法工作,更好地推进执法工作。”

  这番解释随即在网络上引来分歧颇大的两种观点。一方认为:城管愿意设身处地了解商贩处境,值得鼓励;一方则认为:解释很牵强,此举“噱头”大于实质意义。

  “双面城管”之争引发了另一位城管的关注。微博中,他的名字叫“桥上人家”。“赵阳,办城管论坛,开城管博客,曝光城管打人秘笈,举报全国城管局长联席会议非法组织,一名最具争议性的南京城管队员。”这是他对自己的简介。

  一个城管眼中的“城管印象”

  赵阳是南京市玄武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一名城管队员。这几天,他在微博上异常活跃。作为城管队伍中的一员,赵阳倒没帮武汉同行说话。

  当武汉方面解释:两名城管白天执法,晚上摆摊,实为“卧底”。他发微博称:请问卧底人员违法占道经营收入怎么处理?

  当有解释称:两名城管有摆摊日记。他质疑:这份证据可靠吗?要不就把内容全公开了。几天前,他还在微博上叫嚷:“哪个媒体能提供全部日记?请联系我。”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听到这个解释第一反应是怀疑,感觉像看《无间道》。”他说。

  除去技术层面的分析,从常理判断,赵阳也不赞同此举。“就算为了了解小贩,也不用花两个月时间‘打入这个群体’。”作为一个工龄10年以上的“老城管”,赵阳说,“以平时工作中打交道的频率来看,这两人一个工作了10年、一个5年,应该很了解当地情况了。花几个月的时间去‘卧底’,执法成本有些高吧?”

  虽然就事论事,赵阳并不支持武汉同行此举,但他承认“城管其实很纠结”。

  赵阳觉得,自己听过最尴尬的一句评价就是:“城管,不是在打人,就是被人打。”“好像在大多数人眼中,暴力冲突成了我们的工作常态。如果我说自己工作十来年,没有动过手,应该很多人都不相信吧。”

  这样的职业形象让他感到很尴尬。如果非要找一个和城管关系密切的词语,赵阳也觉得并不是“动手”,而是“小商贩”。

  “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同各类小商贩打交道。时间长了,我对辖区内谁的生活比较贫困、谁在吃低保、谁是哪里人……等等,都了如指掌。”他说,“我很清楚小商贩的不易。”

  在日前武汉城管公布的“卧底日记”中,这种感受也有所体现。两名城管工作人员在接触了200多名摊贩后发现,“占道摆摊的人群主要为五大类,其中大学生、自主创业者和残疾人占了很大部分;生活所需、兼职赚些外快则是摆摊的主要目的。”“两人摆摊一个月,收入仅为几百元。”

  “双方不是一见面便大动干戈。有时,商贩们也会拉住我们聊天,倾诉自己的困难。工作中遇到的,大多是琐碎的小事。”赵阳说。

  他承认辖区中不乏好人,城管队伍中也确有粗暴执法之人。“但我们也受过委屈。”他回忆。

  “有一次,我去查处小贩。有个人远远看见我们,知道跑不掉了,就把水果摊一掀,躺在地上,说城管打人、掀摊了。”他说,“因为他们知道,三轮车肯定跑不过执法车。”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