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植入磁液双悬浮血泵,并健康存活61天的试验羊“天久”(人民网记者杨文彦摄) |
航天技术再次应用于医学领域 第三代非接触悬浮式血泵填补国内空白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第十八研究所所长朱成林介绍,2009年3月,十八所与泰心医院联合,成立精英团队,瞄准国际最前沿的第三代非接触悬浮式血泵,启动研制工作,确定了磁液双悬浮、泵机一体化、电控双冗余的总体技术方案。围绕方案,研制团队开展专项技术攻关。十八所充分利用其50年来在运载火箭伺服控制方面的技术优势,将航天工程中采用的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和可靠性技术等应用于血泵研制,利用超强的精密加工制造能力,快速实现了总体技术方案,研制出体积小、质量轻、温升低、方便植入体内的血泵,有力地保证了研制进度。
刘晓程介绍,泰心医院充分发挥其三级甲等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多学科协作的技术优势,动员了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心血管外科的所有技术力量,借鉴了器官移植的临床和科研经验,全力投入了血泵得研发和实验转化工作。针对血泵的血液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问题,研发团队自2010年12月起开始了艰难的攻关历程,于2012年6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泰心医院动物实验中心的体外溶血测试结果显示,血泵溶血指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刘晓程指出,自2012年7月开始在泰心医院进行动物实验,在半年时间内,改进、创造了诸多手术方法、器具,全面提高了围手术期医疗护理技术,共完成了17次动物实验。研发团队于2013年3月14日为取名“天久”的绵羊植入血泵,成功地进行了第18次实验。天久术后各项生理指标均正常,至今已健康存活61天,在国内首次实现携带电池与控制器自由活动,达到了血泵临床植入的模拟状态。天久的健康存活标志着研发团队在第三代血泵的研制上已经填补了国内空白,即将结束我国对终末期心衰治疗无能为力的落后局面。并且,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共申请了10项专利、发表了10篇论文。
刘晓程说,我们将继续优化血泵性能,丰富血泵类型,降低生产成本,早日使国际先进水平的心室辅助装置以低廉的价格应用于医疗临床,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千万心衰患者带来福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