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罚行人闯红灯能否坚持下去?
中国青年报:这样严管行人违法行为,警力够用吗?
胡胜明:不只杭州,我国各地警力一直都比较缺乏。所以我们积极向市文明办、团市委等单位争取支持,每天发动交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700人,在重点路段参加管理。同时,借力各级新闻媒体,随警同步跟进、设立违法曝光台,推进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全方位、高密度宣传,提高对行人违法处罚的震慑力。
还有一些配套措施。我们在各个路口,通过视频录像形式对“中国式过马路”取证,在LED的屏幕上现场曝光。大家就会去看并且议论,就起到了相互监督的作用。还有用鲜艳的红线划出行人等待区,这个措施非常小,实际效果非常大。之前有志愿者进行管理时,让闯红灯的行人退回去,有人就问“退到哪里呢”,现在人们会自觉地退到红线标示区。
中国青年报:对行人闯红灯罚款实行有两个月了,效果怎么样?
胡胜明:有明显好转,但是交警在不在现场,还是有区别的。我们也从管理上查找原因,重点改进行人过街交通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比如,积极排查和改正由于信号灯配时不合理导致的机动车和行人时间上的冲突。在曙光路保俶路口等20个路口,改造完善了行人过街信号设施,增加了配有文字说明的LED显示灯,让行人更易理解并按照过街信号指示通行。
中国青年报:罚款用来做什么呢?
胡胜明:杭州市很早就实行财政收支两条线,所有罚款都上交国库。对于改进交通设施等投入,我们每年年初将预算报给市政府或者相关部门,由他们下拨。
中国青年报:前几年也有地方实行过处罚行人闯红灯的规定,但是没有坚持下去。您觉得执行上有什么困难?
胡胜明:改变行人的意识是最难的,不少人不理解“我走路怎么还要罚钱呢”,其实处罚只是一种方式,杜绝“中国式过马路”不能只靠罚款,最关键的还要靠长期教育引导,要让人们认识到闯红灯是违法行为,也是对自己生命不负责任。
中国青年报:怎么引导?
胡胜明:我们很早就成立了社区交管服务站,在辖区、社区内长期宣传讲解交通知识。还有一些校外辅导员,定期去中小学上交通安全课。我们也积极向教育局建议,把一些交通安全的基本知识纳入小学课本中。媒体的作用非常重要,我们会及时把一些工作情况向媒体通报,这次集中治理行动,在一个月内举办了三次新闻通气会。
中国青年报:杭州是一个旅游城市,来旅游的人不遵守交规怎么办?
胡胜明:只要违法,我们处罚一视同仁。其实,只要本地人遵守交规了,很自然地就会带动旅游者守法。就好比到香港或者国外,旅游者会很自觉地遵守当地法规。我们希望看到,所有人都遵守交规,不闯红灯。
(来源:中国青年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