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好,非常感谢钱江,给我们带来最新情况的介绍。红人吹了,被亮了红牌了,但是红牌是不是就到此为止呢?毕竟红水还在。尤其让人担心的是,不仅仅是沧县,而且在全国的很多地方导致红水这样的一种背后的逻辑和链条也都在,红牌又该接着如何亮呢?我们接下来继续关注。
解说:
昨天来自国家环保部和清华大学的环保专家公布了小朱庄村水质初步检测结果,其中在养鸡场内的井水苯胺含量超标73.3倍。
(电话采访)
朱秀江 沧县小朱庄村民:
我听说污染最重的就是超标70倍,而污染最重的是在鸡场那边,鸡场离(建新工厂)有一千米左右。我认为最重的地方应该在工厂附近周围。
解说:
面对着这红色的井水,村民们已经向有关部门反映多年,他们等的就是今天的结果。
(电话采访)
朱俊宝 沧县小朱庄村民:
因为以前都是合格,然后要么就是没有节结果,他不给你任何结果。只是说合格,合格怎么合格的也不知道,这次检测出来不一样。
解说:
小朱庄村的村民告诉记者,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他们就发现村里的浅水井井水开始变红,二十多年来,他们不断自己取水样,送到相关部门检测,或是向上级反映情况,但是从来没有得到一个真实的结果。
朱秀江:
环保局一说排放合格,说合格,我们老百姓也没有检测手段,我们老百姓就凭直觉,它熏得我喘不上气来,你们就能说合格啊?
朱建勇 沧县小朱庄村民:
我父亲自己都是自己拿着这些东西去过国家环保部,国家环保部给省厅下了一个文,让他们协助办,省厅给沧州市政府下了一个文,让他们协办,随后他们化验说水合格,就这样不了了之。
记者:
你们有再拿过这个报告再向上级反映吗?
朱建勇:
他说水质合格,我拿着再去有什么意义?
解说:
这样的水为什么在过去二十年,村民们一直被告知检测达标?面对着化工厂的污染,除了越打越深的机井,当地政府为什么一直没有采取有效的行动?
小朱庄村村民:
一出来就噎你一下子,夏天根本就不敢开着窗户睡觉,屋里开电扇开空调,就这样。
解说:
在只有800多人的小朱庄村,多年来先后建有香料厂、油漆厂、电镀厂等多家污染企业,其中造成此次水污染的河北建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沧县分公司,更是在1988年就已建成。据村民反映,在建新化工厂存在的23年间,从没有停止过红色污水的排放,即使是在2011年停产之后。
而在此之前,面对记者采访,建新化工厂的负责人更是极力否认。
(字幕提示:2013年4月4日新闻)
陈学为:
红色的水,这个河是从我们周边过去的,但是这个水到底是上游来的还是我们这的(不一定)。
解说:
一家污染企业,为什么二十年污染得不到制止?还可以通过当地环保部门的达标验收?800人的村庄,竟然出现30名癌症患者,这跟水污染有没有关系?接下来的治理又该如何展开?一系列问题需要面对。
主持人:
红水不能光靠“红豆煮水”这样的雷人的语言来治理,因为这毕竟还有偶然性,想想看,如果这个局长不太会说话,或者说是基本上不回应,这事还发酵不到这么大,治理速度可能也不会这么快。归根到底要治理这种红水,还是得靠红牌,这个红牌是由法律、监督、科学共同画出这样一个红色的底线不能逾越来治理。情况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地步,究竟对于当地的村该如何接下来进行更科学的治理?接下来我们要连线一位专家,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的所长王浩,王所长您好。
(电话连线)
王浩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所长:
你好,白岩松。
主持人:
据您现在的评估,因为这个事情可能持续了二十多年了,当地也有专家在提建议,比如种树、种植物等等等等,您的最好的建议是什么样的?
王浩:
是这样,因为地下水的污染、土壤的污染,这个治理起来代价非常得高,并且过程很缓慢,要几十年的时间恢复。一般最好的方法是生化处理,就是利用微生物把降解逐步地恢复到正常,这个过程是很长的。种树、种草这些没什么太大效果。
主持人:
您介绍的这个,其实是一个非常科学的一种说法,但是它成本大吗?能不能用老百姓观众能听懂的语言,您再科普一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