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独”夫妻过年回哪个家?--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双独”夫妻过年回哪个家?

2013年02月06日09:27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跨地域婚姻堪称深圳城市标签,回哪个家过年成为不少家庭的两难选择。 南方日报记者 梁文祥 摄

  “回谁家过年”矛盾的更深层次原因是传统男权思想与现代女权主义的冲突。新时代的女性却早已经把自己当作了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从夫居”的观念已逐渐淡化。

  ——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性别教育论坛负责人柯倩婷

  农历新年,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意味着团圆和高兴,除了大鱼大肉,更少不了儿女承欢膝下。但在深圳这个移民城市,跨地域婚姻简直堪称城市标签,不少“双独”夫妻过年都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去婆家,娘家冷清了;回娘家,又怕公婆心里有想法;想把双方父母都接到自家来过年,不大的房子又住不下,怎一个“难”字了得。

  “有个很有名的段子是‘老婆和妈妈一起掉到河里,你会先救谁?’,我觉得每年到了过年前我就得面对这情况。”骆荣和妻子都是在深圳工作的外地人,每到过年,“回谁家”这个话题就会被小两口提上了议事日程,有几次讨论都几乎升级成“家庭伦理剧”。到最后,小两口依然无法达成共识,只好选择各回各家。

  为什么回谁家过年会成为“双独”夫妻矛盾的导火索?

  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性别教育论坛负责人柯倩婷告诉记者,仔细分析“回谁家过年”的问题,会发现其中既包含了个人因素也包含了社会因素。

  除了独生子女夫妻和跨地域婚姻的增多,柯倩婷认为产生“回谁家过年”矛盾的更深层次原因是传统男权思想与现代女权主义的冲突。“新时代的女性却早已经把自己当作了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从夫居’的观念已逐渐淡化”。

  要彻底解决“回谁家过年”的矛盾,就是要处理好如何协调老人渴望孩子回家团聚与孩子因客观原因无法满足老人愿景的矛盾,“这不是两个家庭能解决的,需要整个社会的合力”。

  短期而言,面对“回谁家”的难题,权利和公平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沟通和换位思考,以免将两难选择上升为夫妻矛盾,甚至因此发展到离婚。

  过年方案逐个睇

  优点:分头尽孝,各不得罪

  缺点:有棒打鸳鸯之嫌

  推荐指数:★★☆

  “一年忙到头,到了年终才能跟父母团聚一下,两方老人的感情都要顾及到。”在深圳某科技公司上班的张先生结婚7年,对于春节回家的问题,他早早就和妻子达成了协议,选择“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张先生是江苏人,大学毕业后来到深圳,也认识了祖籍在湖北的妻子。2004年,张先生和妻子走入婚姻的殿堂,由于在深圳的居住条件有限,双方父母仍旧在老家生活。

  为解决春节探亲的问题,张先生尝试着跟妻子商量,能不能两人“分头行动”。想法提出来后,妻子一口答应,“说实话,我们夫妻俩感情还是挺不错的,没让老人操心,难得有个假期,我们都想好好休息。”

  张先生说,第一次“分头行动”,还是让双方父母感觉奇怪,“双方的老人都想见孙子,两家都在问,怎么不一起回呢?”然而,经过第一次的尝试,双方父母最终同意了夫妻俩的决定。张先生说,为了照顾老人感情,他们也商定了,孩子轮着带,每年分别去江苏和湖北过年。

  算上今年,张先生和妻子分开过年已有5年时间了,“确实感觉很轻松,跟父母聊天的时间也多了”。

  方案一

  各回各家 各找各妈

  “过年回谁家”烦恼

  折射社会难题

  专家圆桌

  蒋睦民 深圳市妇联鹏城之约婚恋指导服务中心理事长

  柯倩婷 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性别教育论坛负责人

  傅万夫 知名专栏作者

  跨地域婚姻矛盾存冲突隐患

  南方日报:临近春节,“过年回谁家”的争论又一次引起网友的强烈反响。事实上,这个问题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了。对于“回谁家”再次被热议,各位专家怎么看?

  蒋睦民:现在,你家一个独生子,我家也是一个独生女,一方不回去,就得有人单着过年,才出现了冲突。

  “过年回谁家”再度引起争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移民城市的出现。以前人们大多不会离开故乡工作,但现在变了,尤其像深圳这样的移民城市。来自五湖四海的孩子都可能在深圳工作,若家乡相距较远的男女结成夫妻,很难在春节7天间往返于两地。

  柯倩婷:现代女性之所以不再遵循“在婆家过年”的传统习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城市化的冲击之下,男女双方都独立在城市生活,女方不再“从夫居”,“在婆家过年”的现实生活的基础也已经没有了。

  还有一点,以前“从夫居”,女性都要花上一两年的长期生活去适应,现在就那么一两天,肯定不适应,产生了不愉快,有的女性也有可能会选择逃避。

  傅万夫:我还看到一则新闻,说是一对小夫妻为了春节回谁家的事情而离婚了。表面上小夫妻离婚的原因是因为回谁家过年的问题,但实际上,他们离婚的真正原因来自于社会现实,比如有春节火车票难买,两地回家不方便;还有独生子女政策给小夫妻带来的诸多压力等。所以,这对小夫妻的离婚只是一个社会缩影,现实中有更多的小夫妻面临着他们同样的问题,谁都无法逃避。

  “各回各家”易埋下冲突隐患

  南方日报:为了避免过年时一家团圆、一家冷清的景况,不少夫妻采取“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的过年方案。在你们看来,这种方案可取吗?能不能推荐几个解决问题的方案?

  蒋睦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量让年十三晚上,父母都有人陪着。如果孩子都在外地,可以考虑先回一方,再回另一方,尽量两边都回去,情况实在不允许,就只好一边一个。如出现女方想要回娘家过年的情况,男方应体谅,女方有自己的主张,应该支持。

  柯倩婷:我不建议各回各家,在这么重要的日子把年轻的家庭拆散,会埋下很多冲突的隐患。轮流去男女双方父母家过年,让父母来子女所工作的城市过年,都是不错的选择。原来的习俗需要调整,不再依据传统,而是在现代的情境下去衡量,由现代的生活决定选择何种方式,再慢慢形成新的习俗。这个过程中,男女双方进行平等协商很重要。

  现实压力羁绊“双独”婚姻

  南方日报:“过年回谁家”的争论归根结底还是要解决如何协调老人渴望孩子回家团聚与孩子因为客观原因无法完全满足老人愿景的矛盾。各位有何建议?

  蒋睦民:作为父母需要适当调整心态,选择比较快乐的方式过年。孩子们实在没办法跟父母一起过也要体谅,孩子还可以通过打电话、视频等高科技方式尽孝心。

  以个人为例,我的儿子今年在国外回不来,刚好我还认识另一家,孩子也不在身边,我们就两家老人一起过年。我觉得,如果组织空巢老人一起过年是个不错的方式。

  傅万夫:最近几年,有关老人孤独的话题不断被提及,越来越多的老人因为子女不在身边而变成了空巢老人。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法规,要求年轻人常回家看看。可是,谁又来体谅年轻人无法回家与老人团聚的现实羁绊呢?无处不在的压力,比如房奴、孩奴等,还有每当春运时一票难求的现实,让很多人感受到的不是亲情的团聚,而是一种面临乡愁时的无助与无奈。

  一段婚姻,需要的不仅仅是两个人、两个家庭来维系,还应有整个社会的因素。有人建议独生子女家庭可以将老人接到一起过节,这也许是一个不错的想法。但这也是见招拆招,如果不从一票难求,不从独生子女等社会因素上寻求改变与突破,挪走了一座大山,还会有其他大山依然压在年轻人的头上。

  优点:顾及双方感受

  缺点:总有一方双亲守空房

  推荐指数:★★★★

  在深圳工作的晓欣和丈夫都是独生子女,但俩人的老家一个在湖南,一个在安徽。不过,双方父母都是开明之人,因此他们协商好,每年去一方的家中过年。问题看似合理解决了,但双方各自心中仍有些无奈和失落。

  第一次去男方家过年时,晓欣心里很不是滋味,“感觉挺对不起父母的,不能和他们团聚,也不能帮他们分担家务”。

  虽然心存无奈与失落,但晓欣认为,既然是大家协商的结果,未经争执就能解决问题也是好事。“家和万事兴。这也在提醒我,如果过年不能回去,平时有假就尽量多回去陪陪父母,努力弥补吧。”

  “我是个很独立的人,以前总是不着家,长大后才发现回家是多么重要,可在外地工作就身不由己了。”晓欣希望,如果条件允许,以后可以选择把双方的父母都接到深圳过年,这样就两全其美了。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