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建协议书中约定了两次资助款项的拨发时限。捐款显然并未按时下拨
刘先生多次催促,剩余款项也并未快速到位。直到2013年的1月18日,剩余的14万元人民币才打到受捐小学的账户。在刘先生看来,动个手指头就能完成的转账为什么要拖半年之久?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又是如何回应?
自己捐出去的钱却迟迟没能给到受捐方手上,这让刘先生所代表的捐赠方十分不满,甚至还对中国红基会产生了这样的怀疑。
刘先生:我最大的不满就是,你扣了人家百分之十的费用,事儿还办成这样,真的很愤怒!所以我怀疑它是层层拖这个事儿,占用这个款。因为很简单的事儿,网上银行说打就打过来了嘛。你不能层层拖,最后拖到现在。
刘先生怀疑红基会故意拖延付款占用资金。面对这样的强烈质疑,红基会和红十字会又是如何回应?昨天,中国之声记者受邀到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项目管理部采访。该援建小学的项目负责人宋平首先就余款延迟拨付的事情道歉。
宋平:我们觉得对捐方也是表示歉意。就是说,时间确实没有按他的预期那样,一弄完了就能马上把这个款拨下去,也希望他能谅解。
宋平介绍说,收取项目管理成本费用符合《基金会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也在事先征得了捐赠方的同意。
同时,红基会声明,援建资金都是专款专用,红基会不可能占用资金挪作他用。红基会向记者出示了一份《援建项目实施流程图》,记者看到,从捐赠者签署捐赠协议,到捐赠的工程挂牌,共计有近40个流程。
项目负责人宋平解释。
宋平:我们这边收到他的资料,合格的话,就马上给他请款。如果不合格的话,还要让他补交资料。这个里边肯定要一些时间。我们(钱款)拨下去以后,他们就再走一个省市县的渠道,省里面、市里面还要走一个程序,就是说还要时间。
另外,红基会项目管理部副部长王轶凡介绍,项目管理部同期运营的援建项目多达几千个,而平均到每位工作人员手上的项目也有几百个之多。客观来讲,这也使得部分项目资金无法在第一时间拨付到位。
王轶凡:三个人在执行几千个援建项目。每一个援建项目都是工程性的,所以每一个项目的周期都比较长。这个流程应该是目前来讲在执行环节上、风险控制上考虑的比较周全的一个流程。今后我们是不是在项目执行的流程和环节上进一步优化?这个也有可能。
近几年来,公益事业在微博等网络力量的推动下,愈发得到人们的关注和支持。而在“公益热”的大背景下,大小公益组织所接受承建的公益项目也越来越多,那么提高公益项目的执行效率,也成为公益机构的当务之急。同时,恰当地适时地公开项目进度,这样才能避免捐赠方的误解,得到社会的更多支持。(陈振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