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哥董师傅则表示,合乘的情况下,出现意外情况责任难以界定:“一个女孩坐在我车上,再拉上一个男的,发生了危险或者丢了东西,这责任谁承担?所以我们一般不愿意合乘,出了问题说不清楚。”
“上下班高峰打车难,并不是单纯的‘拼车’可以解决。”多名的哥与谢师傅持相同观点,“拼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打车难,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上下班高峰期,不少路段出现堵车,众多出租车被堵在路上,进而导致了“一车难求”。所以,要解除打车难问题,应从治堵开始。谢师傅等人的观点,恰与长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韩明友教授不谋而合。韩明友称,如果出租车供求关系不那么紧张的话,并不赞成“拼车”,而应改善城市的交通环境,通过开辟公交车和出租车共同的专用道等方式确保公共交通工具畅通,从而实现出租车运载效率的提升。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认为,合乘出租车的确是好事,但是在目前的情况和现有条件下,实施起来会有很大难度。出租车的流动性太强,在时间、线路、路程的选择上,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所以,合乘要有先进、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撑。此外,合乘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人身安全问题、财物安全问题等等。因此,想要推广合乘,还需相关部门制定具体的措施来加以落实。目前,出租车合乘究竟能起多大作用还有待观察。
他认为,打车难问题是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不平衡导致的。一方面,我国出租车行业的需求门槛太低,任何一个国家的出租车都不是上下班高峰时的主要通行工具;另一方面,出租车的运营价格太低,有效供给不足,但一旦提价,又会招致强烈的社会反应,导致价格一直提不上去,这反过来又打击了出租车司机的积极性。因此,要有效缓解打车难,还要从供需两个方面加以解决。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教授许玉镇认为,政府鼓励市民“拼车”只是缓解之计,要想真正解决出行难题,政府需要有大的主体原则性的框架,在此框架下,三方(司机及合乘的两方乘客)对具体细节进行商量,制定出相应细则。此外,要对出租车司机做好培训、加强管理,最好设立准入机制。
(本报综合报道)
(来源:北京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