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工资”背后是“天价提成”?
记者17日从温岭市政府获悉,当地组织的联合调查组已查明,该市公证处主任2011年税后收入为62.6万元,7名在编公证员税后平均收入为52万元。
对于工作人员分到“豪宅”的传言,温岭市公证处副主任李渊静回应说,前几年公证处的确花了2000多万元在市郊盖了两幢楼。去年公证处搬迁,为方便上下班,拟出租给7名在编人员作为宿舍。目前,市里已责令公证处纠正并作出书面检查,对空余办公楼将严格按照国有资产使用管理规定执行。记者在现场看到,所涉及的这幢楼房共7层,每层约150平方米,现为毛坯房,无人入住。
为何公证处工作人员能有“天价工资”?温岭和桐乡的司法部门都这样解释:根据司法部的要求,公证处在2002年左右进行改制,由原来的行政单位成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员工实行绩效工资。绩效工资也即意味着可以拿提成,提成比例占业务总收入的30%左右。如2011年,温岭公证处的营业收入1400多万元,可分配收入至少有460万元。
“这个原则是省里定下来的,其它地市也是这样执行,所以他们高收入并不违法违规。”温岭司法局副局长杨炜方接收记者采访时说。
温岭市司法局纪检组长林招兵说,在改制的时候,工作人员从公务员变成了事业单位员工,为了补偿和激励他们,提成的比例定得比较高,由于刚开始整体收入低,他们的工资也不高,而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公正收入大幅提升,他们的工资也跟着一路“飙升”。“现在看来,这个比例的确已经不太合理。”林招兵说。
目前,温岭市和桐乡市都对公证处进行了“限薪”,温岭规定该单位在编人员收入最高不得超过本地区公务员平均工资的3倍;桐乡则规定,三名在编工作人员的工资总额不能超过90万元。
记者还了解到,在公证处内部,还存在着严重的收入分配差距。桐乡和温岭公证处的数十名合同工年收入均只有四五万元,不到在编人员的十分之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