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幼军撰文谈当年被撤职后生活:图书馆可疗伤(图)【5】--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

于幼军撰文谈当年被撤职后生活:图书馆可疗伤(图)【5】

2012年12月23日08:47    来源:羊城晚报    手机看新闻

于幼军:图书馆可以助人疗伤治病摆脱精神困境(5)

  于幼军所著的《社会主义在中国》一书(李昭淳 供图)

  5.出书后忐忑不安地观察学界的反应,感恩中山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

  2011年5月,《社会主义五百年》一、二、三卷出版面市。我怀着丑媳妇见家公婆的心情,忐忑不安地观察学术界和市场的反应,等待着读者的审判。

  所幸的是,该书出版半年多的时间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时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深圳特区报》和《科学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学术研究》、《粤海风》等国内几十家报纸杂志纷纷发表了书讯和书评文章,或连续数月选载了其中若干章回。

  国内几大网站也发表了书讯、书评或连载,数万网民在微博、跟帖上发表了令我心暖、心动的话语,其中也有几段不同意我书中的一些观点。

  几十位热心读者给我来信,在对拙著肯定、赞扬的同时,指出了书中若干需勘误之处。

  许多革命老前辈及其后人、著名的专家学者给我来电来函,赞同我秉持的“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自己良知负责”的写作态度及书中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热情鼓励我要继续写下去。

  中宣部领导同志肯定我做了一件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事情。

  国家出版总署柳斌杰署长读完全书后对我说,你这部书在国内出版物中创了两个第一:以五百年的历史大视野,把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和运动的源起发展及艰辛曲折梳理清楚并说清楚,在国内出版物是第一部;以文学的体裁、文学的笔调写作严肃的政治理论和重大的历史题材,在国内出版物是第一部。

  这一切,将成为我人生的宝贵财富,给了我今后学习、思考、研究和写作的启迪及动力!

  该书出版一年已三次印刷,第一、二卷发行了各十多万册,第三卷则发行了二十万册。《社会主义在中国》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组织评选的“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2012年资助出版项目,将被翻译为英文版在世界发行。

  我在感恩社会、感恩读者的同时,自然会感恩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和中国国家图书馆,因为这本书是在这两个图书馆怀胎十月呱呱落地的。

  更重要的是,这两年多在图书馆的读书生活,使我得以冷静下来,全面反思我们党和国家走过的道路、当今中国的社会信仰和道德建设的状况、当下种种令人喜忧参半的经济社会现实问题等,系统清理了自己的思想,想得很多很多……

  ———本文应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建馆100周年征文活动约稿而写。

  (作者为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本文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分享到:
(责任编辑:王喆、王倩)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