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機關報評女貪官:《“同流不合污”也是玷污黨員本色》【3】--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首頁
人民網

人民網

中紀委機關報評女貪官:《“同流不合污”也是玷污黨員本色》【3】

2015年09月12日13:24  來源:人民網-時政頻道  手機看新聞  字號

接受組織調查時的袁菱。(四川省紀委供圖)
接受組織調查時的袁菱。(四川省紀委供圖)

3 哪裡有工程,人就往哪裡湊

袁菱的懺悔:我用所謂的投資入股方式斂財,其實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投資入股是我用來規避調查的手段和方式,其實質就是利用我作為縣長、縣委書記手中的權力謀取私利,收受老板的好處。

案情回顧:辦案人員介紹,袁菱貪腐起來有兩個特點:一是講求“技術含量”,很少直接收現金。二是索賄“四處開花”,哪裡有工程,人就往哪裡湊。

袁菱對“風險”極為重視,一般都是讓身邊人出面,以“合伙做工程、出資入股”等形式和老板們一起“搞項目”,再以分配利潤等名義受賄。

比如,2010年下半年,通過袁菱打招呼,重慶某建筑公司川北分公司獲得蓬安縣景觀牆工程,該公司負責人孫某提出要“感謝”。

這時,袁菱明確告訴“居中聯絡”的丈夫龔某:給錢就堅決不要,這是受賄,如果孫某要感謝,就和他合伙做個工程,可以規避風險。

於是,袁菱在沒有實際出資的情況下,以堂弟名義在孫某工程中佔了50%的干股,三次“分得利潤”187萬元。

辦案人員告訴記者,袁菱自以為“擦邊球”打得很好,“入股”經商既“安全”又“高明”,既規避了風險又找准了財路,逐漸大膽。特別是其擔任縣委書記以后,她在蓬安一言九鼎,越發肆無忌憚。

“她民主集中制執行得很不好,開會經常先表態,自己說了算,重大問題也不上常委會。”蓬安縣的一名干部表示,擔任縣委書記后,袁菱兼任土地領導小組組長、財經領導小組組長,規委會主任等職務,把有關土地的權力牢牢攥在手裡,一手遮天。

沒有限制的權力讓袁菱慢慢走向瘋狂,到后來她干脆直接索賄,連表面功夫都懶得做。

南充市某房地產公司老板想變更土地用途,請她“關照”。袁菱把該老板叫到辦公室,先是問:“樓盤怎麼樣啊,容積率多少啊,回報率多少啊……”寒暄完畢,直接切入正題:“我親戚手裡有點錢,想入下股。”該老板隨即答應讓其入股20%,后來“分配”給袁菱“利潤”900萬元。

“袁菱貪腐起來已經喪失理智,隻顧‘埋頭搞錢’,根本不‘抬頭看路’,甚至對關系不怎麼好的老板,也張口就要‘入股’。”辦案人員告訴記者,直到被人舉報,袁菱才發覺“居然已經搞了這麼多錢”。

點評

袁菱是典型的欲迷心竅、利令智昏,她擔任縣委書記不過兩年,貪腐數額就飆升到4000多萬元,令人震驚。同樣令人震驚的是縣委書記的權力之“大”:在一個縣裡,縣委書記如果要搞腐敗,任何方面、任何事情,都可以成為她撈錢的借口。袁菱到后期之所以肆無忌憚、無法無天,其根源就在於一言九鼎、一手遮天,早就忘了自己是誰。

2013年8月,袁菱在網絡上被人實名舉報,雖然舉報內容不屬實,但她已成驚弓之鳥。這時,她不僅沒有幡然悔悟,反而利用手中權力,與老板訂立攻守同盟,企圖對抗組織調查。她把老板一個個叫過來“模擬談話”,自以為“准備充分”、一切盡在掌控中。不料,事到臨頭,老板們棄她如敝屣。

縣委書記的能力高低、表現好壞,能不能經受住各種誘惑的考驗,直接關系一方發展和百姓福祉。袁菱及其前任鄒平先后落馬,影響和帶壞了蓬安一批干部,阻礙了當地經濟發展。

“關鍵是權力,縣委書記權力用不好太可怕了,老百姓跟著吃苦。”辦案人員表示,要把抓早抓小、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的理念融入到對縣委書記的監督中,增加強有力的發現問題的手段,避免縣委書記權重難制,一手遮天。

4 害人害己,悔恨已晚

袁菱的懺悔:面對如此讓人恐懼的現狀,我心如刀割﹔回顧風華正茂的過去,我后悔莫及﹔展望毫無指望的未來,恰似世界末日即將襲來。

案情回顧:袁菱的丈夫龔某,是其貪腐路上的一個關鍵人物。

辦案人員告訴記者,袁菱之所以大肆貪腐,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想把龔某“帶起來”。

袁菱對龔某心懷愧疚,覺得多年以來,自己忙於工作,顧不上家庭,龔某犧牲很多。尤其一次宴請,袁菱被安排在都是男性領導的主桌,龔某卻被安排在全是女性的家屬桌,那個瞬間,袁菱更覺得對不起丈夫的付出,總想利用手中權力“拉”他一把。

為此,袁菱屢屢“創造”機會,讓龔某和老板一起“辦企業”,甚至在一次宴請時,主動找到某老板,一邊敬酒一邊說:“我老公你要帶上,他也想做點生意。”

諷刺的是,袁菱處心積慮,非但沒有給家庭帶來幸福,反而害了自己,害了家人,原本美好的家庭隨著她鋃鐺入獄分崩離析。

落馬后,袁菱常常回憶起昔日在大學裡的生活。她說,那時的生活條件不算好,可幸福指數最高。她始終記得,夏天的時候,一家三口省吃儉用買了個空調裝在9平方米的書房,為了避暑,一家人擠在書房吃飯,其樂融融。可惜的是,這樣的日子,不會再有。

“面對我犯下的一個個罪行,回想我對金錢如此怪異地追逐,置法紀於不顧,我真的撕心裂肺,我真的后悔莫及。”落馬后,袁菱的懺悔姍姍來遲。

點評

《史記》記載,秦朝丞相李斯臨刑之前,曾對其子哀嘆:我想和你再牽著黃狗一同出上蔡東門去打獵追逐狡兔,又怎能辦得到呢!父子相對大哭。貪權戀財,抽身悔遲,袁菱的哀嘆與李斯何其相似。她落馬后才知道家庭和自由的珍貴,已經來不及了。

權力可以成就一個人,也足以毀掉一家人。眷顧親情,回報家人,本是人之常情,但問題的關鍵是,這種眷顧和回報,是以普通人身份,還是利用手中的權力?袁菱隻想著補償家人,為此不惜把權力當作謀取私利的工具,違紀違法,結果害人害己,鋃鐺入獄。她的行為,不是愛家人,而是害家人。

“一人不廉,全家不圓”。袁菱案警示我們,清廉是從政最好的“護身符”,隻有坦坦蕩蕩做人、清清白白為官,才是對家人最好的回報。(記者 李志勇)

(責編:盛卉、肖紅)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時政要聞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重要理論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