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02日09:37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字號
從日落芷江到戰后秩序:和平的光芒
芷江侗族自治縣位於湘西,山清水秀,世界上最大的風雨橋靜佇於此,任物換星移。這裡,是日軍侵華戰爭的終結點。
張正國記得,日軍到湘西時,實力已大不如前。
“原來一節一節很大的火車運輸軍火和很大的炸彈,后來改為汽車運,炸彈的威力也不足了。”他說。
1943年2月,蘇聯取得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這成為二戰的重要轉折點。是年9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軸心國陣營開始瓦解。
這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國首腦共同發表《開羅宣言》,宣示協同對日作戰宗旨,確定了對日本侵略者的處置問題。宣言明確,“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四省、台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華民國。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務將日本驅逐出境”。
中國戰場的戰斗更為激烈。老兵吳淞對常德保衛戰記憶猶新:1943年12月3日,“從德山老碼頭到孤峰嶺,不到1公裡就死了1400多人”。
此役被稱為“東方的斯大林格勒大血戰”。中國軍隊苦戰6天,收復常德,固守核心陣地的“虎賁部隊”57師8000余人僅83人生還。吳淞所在的營隻剩3人。
侵略者越來越舉步維艱。當歐洲與太平洋戰場的英美盟軍與蘇軍向德意日法西斯發起戰略反攻時,東方主戰場的中國軍人也拉開了對日反攻的大幕。
在滇西、緬北戰場,中國駐印兩個師全面反攻,連敗日軍第18師團。中國遠征軍強渡怒江,發起滇西反攻,先后攻克日軍堅固防守的鬆山、騰沖、龍陵,搶通中印公路。
在敵后,八路軍、新四軍在各根據地周邊展開反攻,並進軍中原、湘粵、蘇浙,向敵后之敵后挺進。一年間,共作戰11000多次,解放上萬村庄,殲滅日偽軍近20萬人。
1945年4月,德國首都柏林被攻佔,希特勒自殺。
“這時,中國軍隊有了美式裝備,美國人訓練中國軍人打槍,用美式步槍,白天和晚上用的子彈都不一樣。”張正國說,“到湘西會戰時,我們可以用燃燒彈來燒日本兵,火光燒紅半邊天。”
89歲的劉道民當時在空軍做通信員。“常常可以看到飛虎隊的美國兵。”他說,“當時在芷江有一條美國街,他們有時去那裡喝啤酒。”
1945年4月,湘西會戰爆發。王樹增認為,日軍這一仗打得並不十分理智,“飛虎隊的飛機給日軍造成很大損失,日軍是為了炸機場發動的戰斗”。
芷江機場原是清朝的操兵場,二戰期間成為遠東盟軍的第二大機場。
當時劉道民在機場負責報告天氣。“這個戰役關系到芷江機場的存亡,每個人都要拼盡全力,我也不能懈怠。”
他看見飛機不停起飛,投了炸彈就返航,第二批再起飛。
龍潭戰場的鷹形山是戰斗最激烈的地方。春天山坡翠油油的,“打完仗我們回去,什麼都燒光了,一片焦土,到處是白色的硫磺彈碎片,還有硝煙味,特別嗆。”79歲的當地居民吳盛墉說。
回到村裡,他看到了打贏龍潭戰役的51師貼出的標語:“回來趕快春耕。”
從那以后,當地百姓再沒被日軍騷擾過。今天,這座山已更名為“英雄山”。
美國《紐約時報》稱,芷江會戰勝利佳音,“可視為對日戰爭轉折之暗示”。果然,沒多久,日本投降了。
8月15日晚,吳盛墉看到有士兵用機槍打信號彈,像煙火一樣照亮了整個龍潭。“放了個把小時,我知道肯定打了大勝仗。后來聽說是日本投降了。”他說。
正在湖北南漳縣修筑工事的胡利東見到一個通信員跑來說:“別筑了,日本投降了!”他們高興得鳴槍慶祝,發泄似的大喊“打倒小日本”。
他們的總司令張自忠1940年在湖北南瓜店犧牲,成為抗戰中犧牲的最高將領。師長向他們正式宣布日本投降的消息后,有人抬出了張自忠的遺像。“所有人一起敬禮,有的背過身去抹眼淚,有的大聲哭起來。”
劉道民從電台得知了日本投降的消息。“太好了,不用再跑警報了。”
當時沒有收音機,他和幾個朋友就抬著40多斤重的美式發報機在十裡八鄉轉,向百姓播放這個大好消息。
“聽到消息的百姓把帽子丟到天上,擁抱、歡呼、放鞭炮慶祝。”他回憶時仍很激動,“我們回來時已經深夜兩點了。第二天紅色的鞭炮紙鋪在地上厚厚的一層。”
后來不知是誰在芷江東城門上貼了一副對聯:“慶五千年未有之勝利,開億萬世永久之和平”。
受降儀式於8月21日在芷江縣城東的七裡橋舉行。劉道民記得,“從機場到駐地的200米路兩側站滿了人”。他說。日方受降代表今井武夫下飛機后登上插有白旗的吉普車。留下的視頻中,日方代表頻頻擦汗,不知是因為天氣還是心情的緣故。
就這樣,全面抗戰打了8年終於落下帷幕,中國山河在被日軍侵佔14載后被收復了。
“如果沒有中國人民的英勇抵抗,中國早在1938年就淪為日本的殖民地。”拉納·米特認為,“那將給日本控制整個亞洲大陸提供有利條件,加速日本對東南亞的擴張。一個屈服的中國,也更利於日本入侵英屬印度。”
抗戰勝利70周年前夕,中國官方發布統計數字:
——日本投降前夕,日軍在中國戰場兵力為186萬人,其海外總兵力358萬人,在華兵力佔其海外總兵力的50%以上﹔
——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斃傷俘日軍150余萬人﹔
——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3500萬人以上,其中軍隊傷亡380余萬人,佔各國傷亡人數總和的三分之一﹔
——按照1937年比價,中國官方財產損失和戰爭消耗達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達5000億美元。
戰后,中國成為聯合國5個常任理事國之一。
“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參與戰后秩序的設計與戰后國際組織的創建。”王建朗說。
據他介紹,中國與美英蘇領銜簽署26國《聯合國家宣言》﹔先后與同盟國商討和簽署《莫斯科宣言》、《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對戰時問題和戰后秩序做出安排﹔參與聯合國機制的設計,參與《聯合國憲章》的制定,並為維護弱小民族平等權利做出獨特貢獻﹔參與審判戰犯、對戰敗國進行佔領改造等戰后懲處措施的設計等。
“其中,《聯合國憲章》中關於民族自治、民族獨立的內容等,是中國對國際秩序設計做出的獨特貢獻。”他說。
張正國1950年退役,排長擺了一桌酒席,說“你們辛苦了,以后不用再打仗了”。他到了林業部門工作,經人介紹和小他16歲、名叫龍成英的姑娘結婚,生了一兒一女。胡利東在一個供銷社當司務長,有兩個女兒。
在接下來的歲月裡,中國歷經巨變,發展迅速。
2008年,在北京——當年全面抗戰開始的地方,中國第一次舉辦了奧林匹克運動會。
2010年,在上海——中國軍隊兩次與日軍苦戰的地方,中國首次舉辦了世界博覽會。
這一年,中國經濟總量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張正國的兒子常給他講些國家大事。胡利東則總念叨和自己一起參軍的3個放牛娃。
“尚德強最年長,在湖北犧牲。”他說,“陳運生在炮兵團當班長,高個、胖乎乎的,被敵人的炮彈炸死了。”胡利東哭著把遺體抬到山邊,挖了個坑,連他的大衣和其他物品一起埋了,用炮彈箱的木板做了個碑,用鉛筆寫上“信陽長台關陳運生”。張富田和他一起回來了,10年前去世。
提到那個碑,胡利東沉默了,眼圈紅了。“我老了,走不動了,要是能走動肯定想看看,再去總司令的紀念堂拜祭,跟他們也說說這些年的事兒。”(記者王海鷹、袁慧晶、史林靜、任麗穎、劉翔霄、李雲路、許曉青、蔡敏等參與採寫)
上一頁123 上一頁1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