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歷史觀【4】--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首頁
人民網

人民網

習近平的歷史觀【4】

2015年08月29日13:57  來源:學習中國  手機看新聞  字號

原標題:習近平的歷史觀

圖為:2014年9月3日上午,習近平向抗戰烈士敬獻花籃。

四、怎樣學習歷史

——習近平在中央黨校2011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講話摘錄

  1、為什麼要學習歷史?

  (1)學習和總結歷史,借鑒和運用歷史經驗,是我們黨一貫重視並倡導的做好領導工作一個重要的思想和方法。

  (2)我們黨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的進程中,一貫重視歷史經驗的借鑒和運用,一貫倡導領導干部要讀點歷史,要善於運用歷史知識。

  (3)不少領導干部,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知識和中外歷史知識還缺乏深入的學習和了解。

  (4)領導干部讀點歷史,有助於提高文化素養和思想政治修養,有助於提高工作能力和領導水平。結合領導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實際,或者吸取應用,或者作為借鑒,或者引為警戒,對於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改進工作,是大有助益的。

  2、要學習哪些歷史?

  (1)學習中國歷史

  要學習中國歷史,了解和懂得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創造的燦爛歷史文化,從中汲取有益於加強修養、做好工作的智慧和營養。

  我們要學習和借鑒中國歷史上治國理政的豐富經驗。中國歷史是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堅持不懈的創業史和發展史。其中既有升平之世社會發展進步的豐富經驗,也有衰亂之世的深刻教訓以及由亂到治的經驗智慧﹔既有當事者對時勢的分析陳述,也有后人對前人得失的評論總結。可以說,在中國的史籍書林之中,蘊涵著十分豐富的治國理政的歷史經驗。

  我們要學習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和高尚的精神追求。歷經磨難而不衰的中華文明,蘊涵著豐富而寶貴的思想文化遺產。諸如“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開拓精神,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的頑強意志,舍生取義、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海納百川、虛懷若谷的博大胸懷,修齊治平、治國安民的政治理想,“載舟”“覆舟”、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革故鼎新、自強不息的執著追求,等等。

  我們學習歷史,就要學習和吸取中華民族傳承下來的寶貴思想財富,從中獲得精神鼓舞,升華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優良品格,培養浩然正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認真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經受住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防止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為黨和人民事業不斷作出自己的貢獻。

  (2)學習中國近現代歷史

  要注重學習鴉片戰爭以來我國近現代歷史和中共黨史,加深對近現代中國國情和中國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一八四〇年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近現代歷史,是一部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獨立、解放和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的歷史。

  學習中國近現代史,就要了解近代中國所經歷的屈辱歷史,深刻汲取落后就要挨打、就要受欺負的教訓,增強勵精圖治、奮發圖強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為在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在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努力奮斗。

  要深刻認識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社會主義道路、選擇改革開放的歷史必然性,增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信心。

  近代以來,救亡圖存成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迫在眉睫的歷史使命。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成為中國人民必須完成的兩大歷史任務。這兩個歷史任務相互銜接,前者是后者的基礎。那麼,必須走什麼樣的道路、必須以什麼樣的思想理論為指導、必須由哪個階級哪個政黨來領導人民進行斗爭才能實現這兩大歷史任務,就成為中國近現代歷史的核心問題。近代以來中國社會各種政治力量和政治主張爭論和較量的實質,是不同的歷史道路、社會發展方向之爭。實踐証明,封建官僚們進行的所謂自強運動和資產階級改良派進行的改良運動,舊式的農民反抗斗爭,以及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民主革命想在中國實行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方案,都先后在近代中國一一試過了,結果都行不通,都沒有也不可能實現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從近代中國波瀾起伏的歷史進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因為不觸動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統治根基的改良主義失敗了,中國人民才選擇了革命的道路﹔因為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各種方案嘗試全部失敗了,中國人民才選擇了經過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的道路﹔因為其他各種政治力量都無力領導中國人民實現救亡圖存和民族獨立、解放與復興,唯有中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肩負起了這一歷史使命,才使受盡屈辱、瀕臨危亡邊緣的中國進入了歷史的新紀元,才向世人彰顯和証明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和發展中國”的歷史真理。

  (3)學習中共黨史

  學習中國近現代史要特別注意學習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歷史在人民的探索和奮斗中造就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又造就了新的歷史輝煌。九十年來,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根本制度並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完善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三件大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不可逆轉地結束了近代以后中國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悲慘境遇,不可逆轉地開啟了當代中國沿著社會主義道路走向現代化、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進軍。我們要牢牢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從黨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業績中獲得繼往開來的強大動力,始終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我們學習黨的歷史,認識黨的光榮偉大,不僅要充分認識她帶領人民取得了光榮偉大的業績,而且要充分認識她帶領人民在應對各種困難和風險的考驗中披荊斬棘、不斷開辟勝利道路所展示出來的巨大勇氣、巨大智慧和巨大力量。

  (4)學習世界歷史

  領導干部在學習我國歷史的同時,還應該學習一些世界歷史知識。中國歷史是世界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自古以來就同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發生著各種各樣的聯系。

  當今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當代中國的發展同世界的發展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無論是處理國內改革發展穩定的問題,還是處理對外開放中的問題,我們都應該放眼世界,具有寬闊的眼光。隻有既從現實又從歷史兩個方面更好地了解外部世界,才能把我們的各項工作包括對外工作做得更好。

  3、學習歷史要注意四點

  (1)我還要指出一點,就是領導干部學習歷史,要落實在提高歷史文化素養上,落實在提高領導工作水平上。而具有歷史文化素養,最重要的是要具有歷史意識和文化自覺,即想問題、作決策要有歷史眼光,能夠從以往的歷史中汲取經驗和智慧,自覺按照歷史規律和歷史發展的辯証法辦事。

  (2)在學習歷史知識的時候,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和方法論,不能讀死書,要同工作實際結合起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做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知古鑒今、古為今用,這樣才能在我們認識和處理現實問題中發揮歷史知識應有的積極作用。

  (3)我們學習歷史,要結合我們正在干的事業和正在做的事情,善於借鑒歷史上治理國家和社會的各種有益經驗。

  (4)學習和了解這些歷史上的文化知識、思想智慧、經驗教訓,本著“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學態度,結合領導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實際,或者吸取應用,或者作為借鑒,或者引為警戒,這對於提高我們的思想政治水平、改進我們的工作,是會大有助益的。

(責編:劉軍濤)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時政要聞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重要理論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