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歷史觀【3】--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首頁
人民網

人民網

習近平的歷史觀【3】

2015年08月29日13:57  來源:學習中國  手機看新聞  字號

原標題:習近平的歷史觀

圖為:2014年7月7日,習近平在首都各界隆重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七十七周年上發表重要講話。

三、怎樣傳承歷史

  1、堅持古為今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

  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規范,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2014年2月,習大大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對古代的成功經驗,我們要本著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學態度,牢記歷史經驗、牢記歷史教訓、牢記歷史警示。

  ——2014年10月,習大大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立場,堅持古為今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因勢利導,深化研究,使其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發揮積極作用。

  ——2013年11月,習大大考察山東曲阜孔廟時提及傳統文化時的講話

  2、堅持洋為中用,不能照搬

  我們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當然要學習和借鑒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但不是照搬其他國家的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

  ——2014年10月,習大大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我們不僅要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還要睜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歷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從中獲得啟發,為我所用。

  ——2013年3月7日,習大大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

  3、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

  深入開展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研究,必須堅持正確歷史觀、加強規劃和力量整合、加強史料收集和整理、加強輿論宣傳工作,讓歷史說話,用史實發言,著力研究和深入闡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意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關鍵等重大問題。

  ——2015年8月1日,習大大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光榮歷史,要加大正面宣傳力度,通過學校教育、理論研究、歷史研究、影視作品、文學作品等多種方式,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我國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2013年12月30日,習大大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分清主流和支流,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發揚經驗,吸取教訓,在這個基礎上把黨和人民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2013年1月5日,習大大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的講話

  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是創造歷史的動力。

  ——習近平同志在中央黨校2010年春季學期第二批入學學員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4、深刻認識歷史必然性與規律性

  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要把黨的十八大確立的改革開放重大部署落實好,就要認真回顧和深入總結改革開放的歷程,更加深刻地認識改革開放的歷史必然性,更加自覺地把握改革開放的規律性,更加堅定地肩負起深化改革開放的重大責任。

  ——2012年12月31日,習大大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應該放在其所處時代和社會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不能離開對歷史條件、歷史過程的全面認識和對歷史規律的科學把握,不能忽略歷史必然性和歷史偶然性的關系。不能把歷史順境中的成功簡單歸功於個人,也不能把歷史逆境中的挫折簡單歸咎於個人。不能用今天的時代條件、發展水平、認識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隻有后人才能干出的業績來。

  ——2013年12月26日,習大大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5、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是一張金名片,傳承保護好這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首都的職責,要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精神,傳承歷史文脈,處理好城市改造開發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關系,切實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2014年2月25日,習大大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時的講話

(責編:劉軍濤)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時政要聞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重要理論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