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讀書聲——抗戰時期的學校與教育--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首頁
人民網

人民網

烽火讀書聲——抗戰時期的學校與教育

張曼菱

2015年08月21日13:06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在抗日救國的吶喊聲與殺敵聲中,還有另一股隱忍強勁的大潮在集結行動。一批批的青年與導師們沖出淪陷區,去建造戰火紛飛下的另一座校園。這是一部中華民族在危亡關頭用文化的武器進行拼搏的歷史,裡面的人、學校、思想、言行、著作都閃耀出迷人的風採與巨大的光芒。

在抗日救國的吶喊聲與殺敵聲中,還有另一股隱忍強勁的大潮在集結行動。一批批的青年與導師們沖出淪陷區,去建造戰火紛飛下的另一座校園。這是一部中華民族在危亡關頭用文化的武器進行拼搏的歷史,裡面的人、學校、思想、言行、著作都閃耀出迷人的風採與巨大的光芒。

1998年秋,我在北大朗潤園與季羨林先生談起“西南聯大”的往事。先生說出一番話來:“本來讀書需要安靜,可是西南聯大在戰爭環境裡,書卻讀得那麼好,出了很多人才,民主運動也轟轟烈烈。這個,值得研究。”

季羨林沒有經歷中國的抗戰,戰火阻隔,當時他在德國的燈火管制之夜裡留學。他對中國焦土上有這樣的戰時大學感到驚訝。

這位世紀老學人用質疑的聲音,在追索一份失落已久的歷史檔案。

烽火讀書聲——抗戰時期的學校與教育

楊振寧西南聯大入學表

中國人民對法西斯的戰斗,開始於1931年“九一八”事變。“一夜之間,中國好似在睡夢中被砍掉了腳的巨人,突然驚醒,全國游行,呼喊口號‘打倒日本帝國主義,誓死復土!’但喊聲隻有自己聽見。那時的世界仍在殖民地時代,有制裁力的強國幾乎全是殖民國家。當時的國際聯盟為九一八事變后派遣到中國的‘李頓調查團’,然而毫無成果。世界上從無真正公理。”在《巨流河》一書中,齊邦媛的回憶沉痛,令人震動。

那時有一句話:“華北之大,已經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

我是在著名小說《青春之歌》裡面讀到這句話的。書裡面的進步青年有的參軍了,到東北加入抗聯,或者西去延安革命。這是我們所熟知的那個年代的主旋律。

而尋找“西南聯大”的過程,對於我卻有另外的發現。

(責編:王政淇、劉軍濤)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時政要聞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重要理論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