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時政專題>>尋找最美地質調查隊員>>省(區、市)候選人>>四川

劉登忠:40載風雨地質路

2014年12月26日13:35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人物名片:劉登忠,教授,生於1950年7月,四川瀘州市人,中共黨員。1977年畢業於成都地質學院,曾任成都理工大學地質調查研究院副院長,四川省遙感專委會副主任委員。長期在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從事遙感技術、區域地質及油氣資源等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為本科生、研究生開設了《遙感地質學》、《1:5萬區調填圖新方法》、《遙感地學分析》、《環境遙感》、《1:5萬區調中的遙感技術》、《資源勘查中的遙感技術》等課程。多年來主持或參與國家計委、國土資源部、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國務院油氣辦等重大科研項目15項。科研成果獲部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四等獎2項。獲成都理工地學科技成果一等獎5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主編專著3部、發表論文三十余篇。主編區域地質調查報告6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圖(1:50000、1:250000)17幅。

結緣地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我那時挺想考瀘州醫學院,想當醫生,治病救人。”40年后,作為我校一名地質學教師和地質科研工作者的劉登忠回憶起當年這樣講道。三尺講台下已換了不知多少張青澀的面孔,雪域高原的生命禁區不知已經涉足多少次。醫學和地質,兩個八竿子打不著的工種,此刻的劉登忠回憶起來也隻能感嘆命運是一場無路可回無力反擊的奇幻漂流。

1974年,劉登忠25歲,有過知青經歷的他被推薦為工農兵學員進入了成都地質學院找礦系學習深造。就這樣,從夢想的“白大褂”“手術刀”變為現實的“沖鋒衣”“地質錘”,如此的陰差陽錯、機緣巧合,卻在不知不覺中點燃了在他心中潛藏的對地質學的熱愛和夢想。他自己也沒有想到,干一行也就會愛上一行。

中學時期,劉登忠知識面就特別廣,除了在課堂中學到的各種知識外,小小年紀的他就特別喜歡看各種地理著作,“那時候一般愛看《徐霞客游記》、《海底兩萬裡》、《神秘島》、《格蘭特船長的兒女》這一類書具有探險性,有科普味道。”故事中關於林肯島經緯度的測量、花崗岩宮高度的確定、富蘭克林火山的爆發等情節,涉及到的數學幾何知識和地理方位和地質知識的判斷愈發激起他好奇的欲望,為他在日后的學習工作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當看到電影裡反映地質隊員跋山涉水、踏遍祖國大好河山的場景,更讓劉登忠對於地質事業的渴望和追求慢慢萌芽。中學時期地理老師講授的天文知識他至今仍然可以熟練的背出來,眼神中充滿著喜悅和成就感。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熱愛,劉登忠非常珍惜在大學學習的機會。找礦系的實踐任務是非常繁重的,在學習的三年間,劉登忠除了常規的專業知識學習,還和班上的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常常去到安徽、雲南等地的礦區進行實習。“那時候住的是5個人一間的工棚裡,就搭在大山上,蓋的還是草席,哪像現在這麼好,想都沒想過。”條件十分艱苦,但也扛過來了,長期的野外實踐還贈予了他一副好身板兒和豐富的野外實踐經歷與動手能力。“我從未覺得學習是件苦差事,所以我學的很輕鬆,很自在。”

地質教學:帶學生走最遠的路

作為找礦系4個班裡的佼佼者,懷著對地質工作的熱愛,劉登忠1977年畢業就留在了母校任教。剛留校時,大量的教學任務和年輕的學生們也讓他感覺到了沉甸甸的責任與壓力。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還是粉筆和黑板刷的時代。劉登忠每天都會提前備好課。課堂上,他一筆一畫寫板書,畫草圖向學生展現地質知識和地理地貌。后來有了幻燈機,看幻燈片講述地質專業課成了劉登忠最時髦的課堂教學形式。

在劉登忠眼裡,理論學習是基礎,地質野外實習是真正的知識大課堂。所以他非常注重野外實踐環節。工作的幾十年間,劉登忠帶著自己的學生去到西藏、雲南、四川等地實習,踏遍了西南地區的山山水水。在康定,他帶著學生去走冰雪路,邊爬山便給學生講解地質地形,出野外的辛苦讓很多學生有些吃不消,劉登忠卻以實際行動去感染學生。爬山他總是走在第一個,跟在后面的學生他會主動去拉一把。“有懶一點的學生我就會帶他們走最艱險、最遠的路,這樣可以磨練他們的意志,年輕人就是要多磨練才會成長。”苛刻的要求和嚴厲的愛看似不近人情卻飽含深情。“劉老師現在帶我們去野外實習都還是這樣,別看他已經60多歲了,走路爬山都在我們前面。我們這些學生哪裡還有理由偷懶。”地質系研二學生王德富說。

實踐回來,在劉登忠開設的課程中,他會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示野外地質風光片,告訴學生什麼是三前斷層、盆地邊緣…學生通過風光片便一目了然,很快理解課本上許多枯燥的知識概念。《遙感地質學》、《1:5萬區凋填圖新方法》、《遙感地學分析》、《環境遙感》、《1:5萬區調中的遙感技術》、《資源勘查中的遙感技術》等課程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和喜愛。

幾十年的野外工作經驗讓劉登忠的教學得心應手,他認為當老師一定要有實踐經驗,不能照本宣科。“搞地質的人肯定要跟山打交道,因為世界上沒有雷同的山,見得多了才知道其中的變化和規律,這樣才能傳授給學生知識。”劉登忠總結著自己的教學經驗。由於長期從事野外教學工作,劉登忠自然也就積累了一套野外生存經驗。為此,他還面向本院學生開設了野外生存講座,講述野外生存的經驗和技巧。生動幽默的語言,活靈活現的案例深受學生們的喜歡。

在和學生的朝夕相處中,劉登忠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一般,用相互的尊重受到了學生的愛戴。雖然已經退休,帶的學生也都已畢業,談起學生,劉登忠的眼神還是透露出溫情,如數家珍般的回憶和學生在一起的日子。“學生也分很多類型,我覺得不能以成績去衡量一個學生的好壞,全面的學生更有出息。”劉登忠笑著說道。

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劉昶榮(實習)、曾偉)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