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遼沈大地改革潮》談李長春其人其家:妻子是大學同學【2】

陳苑

2014年12月26日13:38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遼沈大地改革潮》談李長春其人其家:妻子是大學同學

  原標題:《遼沈大地改革潮》談李長春其人其家:妻子是大學同學

  改革就是探索,探索也難免存在爭議。不管怎麼說,沈陽在改革中 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推行以承包經營為主的企業改革,給沈陽數以萬 計的工業企業注入了活力﹔“內引外聯”,全方位對外開放,使沈陽向著開放城市邁出了新步伐﹔以南運河整治開發為代表的城市建設,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985年6月,李長春任遼寧省委副書記,1986年7月,任遼寧省代省長。素以“多做少說”為座右銘的李長春,對自己的要求更為嚴格。一段時間,李長春似乎從政壇上消失了。一次次的扑空使記者們倍感失望。殊不知,在此期間,他與省委書記全樹仁一道跑遍了大半個遼寧,掌握了全省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從1987年開始,對外開放的大潮把李長春的視線引到了遼東半島。兩年過去,這個5萬多平方公裡的對外開放區內已興建起大連、營口鱍魚圈和沈陽鐵西3個出口加工區﹔整個遼東半島1988年出口商品收購額達到61.4億元,佔全省總額的65.2%﹔地處半島北端的沈陽桃仙國際機場已建成交付使用﹔全長375公裡的沈大高速公路1990年內也將全線通車……

  一段時間以來,社會上流傳著種種對李長春“家庭背景”的猜測,盡管不著邊際,卻讓不少人深信不疑,“要不,他那麼年輕,能那麼敢干?!”確實,他是一個事業上的幸運者:1983年春天,李長春任沈陽市市長時,他是全國大城市市長中最年輕的一個﹔1986年夏天,42歲的他出任遼寧省代省長,又成為全國最年輕的省長。他不僅執掌著中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而且在改革開放中又推出一系列最早最先的試驗。

  這一連串的 “最”字,對新聞記者們來說,自然產生了難以抗拒的誘惑。因而,無論是出席全國會議,還是在日常工作當中,李長春總是成為記者們最關注的人物。

  對記者的追逐,他既有禮貌,又很得體。對提出採訪要求的記者,他往往採取一次性“批發”:在適當時候,會同有關部門的領導一起,把各路記者召來,統一介紹各方面情況,回答提問,並借機征詢大家對工作的意見。

  幾年來,李長春曾幾次同筆者一起共進“晚餐”:一包“檔次”不高的蛋糕。他說:“放心吃吧,這可是專款買的。”原來李長春在報刊發表文章的稿費,有時幾乎全部用來購買蛋糕。每當下班后開會或處理緊急文件,就分給在場者每人一份。“稿費買蛋糕請記者吃,這叫專款專用。”李長春風趣地說。

  1986年底,遼寧的一系列改革蜚聲海內外,李長春被推舉為《半月談》全國十大新聞人物之一。當筆者詢問遼寧省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情況時,他胸有成竹,談吐不凡。論及自己,他卻立即聲明:“改革是幾代人的事業,郭峰、李濤等同志(都曾任沈陽市委書記)為工作打下了一個好底子,我不過是跑完了接力賽中的一棒。”

  幾句話,封了門。其態度之誠懇,絕不會讓你感到這是謙詞。

  這就是李長春,謙虛、謹慎、誠懇,一貫如此。他是一個普通的人,是時代的潮流把他推上了政治舞台。他很清醒。

  去年年初,沈陽下了一場雨雪,路面光滑似鏡。一輛公共汽車的司機駕駛不慎,撞上了一輛正常行駛的小轎車。省長李長春正坐在車上。有關部門要對司機予以拘留處分,李長春聽說后,馬上打電話:“路面太滑,不都是司機的責任,我也是普通的人,千萬不能因為是我坐的車子,就對司機處罰。” 作為一省之長,李長春聲名鼎鼎,重任在肩。作為一個人,他也和我們許多人一樣,在遍嘗各種酸甜苦辣之中追求、探索著。

  ——《李長春其人其家》(原載《半月談》雜志內部版 1990年第1期)

  上一頁

上一頁
分享到:
(責編:潘婧瑤、盛卉)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