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人介紹熟人”
王向財是駐馬店汝南縣一位艾滋病患者。
昨晚,王向財告訴新京報記者,因為地理位置接近,他和多名艾滋病患者此前在政府為艾滋患者舉辦的醫療培訓中互相結識。
王向財稱,他通過此渠道認識的“病人”不下300人。
所謂“互助”,就是艾滋患者熟人間相互介紹一些如收賬、站隊助陣的“生意”。
王向財說,患者之間並沒有誰專門出來牽頭組織這些生意,都是有需要幫忙時就臨時打電話找人。一般是“熟人介紹熟人”。
去年6月,平輿縣的尹小楓(化名)因無法忍受病痛喝農藥自殺。
尹小楓家徒四壁,6隻兔子是他的“朋友”。他舍不得吃,也沒人願意從他手裡買走,就一直養著。
村裡“兄弟”們也知道尹家的狀況,在有“生意”、缺“人手”時喜歡叫上他。尹小楓每次去賴賬者家裡后,就只是默默坐著,也不動手,因為他根本沒有力氣。
王向財說,艾滋病患者是見不到這些生意背后的“大金主”的。“金主”不直接出面,由“嘍?”找人,酬金也通過“嘍?”支付。
肖三(化名)是駐馬店平輿縣的一位艾滋病患者,已於2011年因車禍過世。
肖三2010年接受採訪時說,他主要的生意就是收賬,隻參加過一次拆遷。
王向財除了2009年那次艾滋拆遷,去年年中,還參加過在正陽縣的一次拆遷。他介紹,當時一天酬金400元,包吃。請了大約五六十個艾滋病患者,汝南的、駐馬店的、平輿的、上蔡的各個縣的都有﹔其中汝南縣的有20多個人,坐了4輛面包車趕過去。
那次拆遷也是因為開發商和老百姓在拆遷補償上沒有達成一致,開發商想強行施工。
肖三一年會碰到三四次收賬的生意,他就電話叫幾個病友走一趟,他們不需要動手,到場就行。一般小賬去五六個“病人”,大一點的十來個。本地不夠的話,外縣的“病人”多,“你要多少,就能拉來多少。”
肖三說:“法院解決不了的話,討債公司就讓我們去。對方報案的多呢,說我們欺負他們。”
王向財表示,不僅本地,北京、上海、廣州,他們也去。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