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習近平的三農"三字經":習農家事 近鄉情深 平衡發展【2】

2014年12月25日08:08    來源:海外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學習小組】習近平的三農"三字經":習農家事 近鄉情深 平衡發展

  鄉情深:“我們都是種庄稼出身”

  習近平對農業、農民、農村有著天然感情的原因,還是習近平在河南考察期間,在與鎮、村干部和群眾座談時給出的答案最為恰當:因為“我們這些人都是農民出身”,所以才能夠“接地氣”。

  這種對農民的深厚感情一直伴隨著他的工作生涯。

  在河北正定縣任職期間,他總是騎著自行車往鄉下跑,深入到老百姓當中拉家常、問寒暖,很快就和大家打成一片,並在調研后及時糾正了高征所購造成了正定農業結構比例失調,讓“高產窮縣”翻身,走上了承包經營、多元發展的路子,為村民們立了“大功”﹔在擔任福建寧德地委書記時,為跑遍鄉村,他經常一連數日坐著吉普車在崎嶇的山路上顛簸,常常顛得連腰都直不起來,身體力行推行“四下基層”制度﹔在浙江省工作期間,全面開展了領導干部下訪活動,全省各級普遍建立了領導下訪的長效機制﹔現今擔任黨的總書記后,在全黨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心中為念農桑苦,耳裡如聞飢凍聲。”農村是他鍛煉成長、施展才干的第一個舞台,農民生涯是其人生的一筆豐富財富。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血肉聯系,所以習近平在農村考查時,在與農民交流時不折騰,不膚淺也不造作。

  去年習近平來到海南玫瑰園,帶上了黎族群眾的斗笠,今年4月28日,習近平又遠赴新疆,維吾爾族主人按照招待貴客的習俗,給他戴上一頂小花帽。在村民阿卜都克尤木·肉孜家,習近平察看起居室、廚房、牛羊圈、果園和農機具,了解一家人生產生活情況。與聞訊而來、擠滿院子的村民拉起家常。

  7個多月后,習近平又來到江蘇。在鎮江市丹徒區世業鎮衛生院,他在慢病門診同前來就醫的村民魏定瑜親切交談,詢問看病方便不方便、醫療費用貴不貴、對農村醫療衛生工作滿意不滿意。還走進村民家廚房裡,擰龍頭、開冰箱、揭鍋蓋,夸家裡的土豆燒肉“真香!”。

  “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因為習近平是“種庄稼出身”,所以和鄉親們才格外有共同語言,才格外精通一門“學問”——那就是如何從小院裡、飯桌上、田野中的細節處了解民生、觀察中國、檢驗“三農”工作成效。他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所流露出來的這種濃厚的“農民情結”,也讓億萬農民感到一種關懷、一種幸福。

  衡發展:“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

  習近平在今年江蘇考查時指出,沒有農業現代化,沒有農村繁榮富強,沒有農民安居樂業,國家現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在去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也提出,“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農村的美,在於人,在於山水,也在於發展的平衡與活力。

上一頁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潘婧瑤、盛卉)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