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日公映
彰顯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今年10月末,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公布,將每年12月4日定為國家憲法日。《黃克功案件》於當日公映。
現行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王興東認為,影片中審判長雷經天在面對情與法、殺與赦的選擇中,正是以憲法精神作為判案原則。
他為雷經天設計了這樣的台詞:“共產黨內沒有特殊黨員,無論你職位多高、資格多老、功勞多大,沒有人能超越法律”﹔“必須廢除優待紅軍、高人一等的舊法令,(這意味著)判處了我代表的某個集團利益的死刑”﹔“如果我們寬容了黃克功,官貴民賤,共產黨不姓共了,人民就會與我們不共戴天,像罵國民黨特權腐敗一樣,反對我們”。
首映式后,有觀眾問劇組,“黃克功案”的審判結果,對當下打“大老虎”有何現實意義?制片人王浙濱回答,《黃克功案件》展現的是77年前的故事,它有很強的現實意義。至於當下的“大老虎”怎麼打,和本片的立意和初衷其實沒有直接關系。
從9年前寫出劇本到如今公映,王興東覺得,十八大后中央從嚴治黨、從嚴治軍,再到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正是《黃克功案件》這部電影能夠公映的大環境。
“電影是社會的鏡子,歷史是今天的鏡子。”擁有35年劇本創作經驗的王興東說。
■ 背景
何為黃克功案?
黃克功是16歲隨毛主席上井岡山的紅軍將領。1937年10月全面抗戰之際,抗日軍政大學紅軍將領黃克功因逼婚未遂,將女學生劉茜殺害。如何處置這位戰功卓著的紅軍將領黃克功,是赦還是殺,成為案件的焦點。最終,黃克功在延安被公開審判槍決。雷經天作為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民主法制建設的奠基人之一,他和公訴人胡耀邦成為本案的重要司法人物。公開審理黃克功案件是我黨領導下的高等法院審判刑事案件的開山之作,從偵破、起訴到審理、判決,為陝甘寧邊區的司法公正確立了標准,嚴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職位多高、功勞多大、資歷多老,觸犯了法律就必須受到嚴懲,奠定了共產黨依法執政的經典案例,這是以黃克功和劉茜兩條生命筑就的公平正義的法律基石。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