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后
拍攝遇中央反腐反特權“當口”
十八大召開后,這位多次創作主旋律作品的編劇注意到一些新動向:中央出重拳反腐,不管職務多高,隻要違反黨紀國法,老虎蒼蠅一起打。
“從2000年《生死抉擇》到現在,銀幕上很少出現反腐、反特權的電影,現在迫切需要嚴懲黃克功之類的故事,正是當口。”王興東重新修改了2005年寫成的劇本,通過北京市電影公司上報走審批程序。
劇本蘊含的現實意義,很快得到官方肯定。2013年7月,北京市廣播電影電視局審讀劇本后認為,“廢除對有貢獻的人在法律上的照顧,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示范意義﹔體現了我黨從嚴治黨、治軍的決心和價值追求,對現實有警示意義”。
王興東記得,去年8月,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影視創作領導小組電影組第一遍審看劇本,提出6點修改意見。
當時,時間離陝北的秋天近了,黃克功行刑是10月,錯過季節就無法拍攝了。
修改后的劇本中,毛澤東對黃克功事件表態,要求依法審判,移交邊區法院,並參與選定審判長﹔審判大會上,毛澤東給法庭的信,當庭答復了黃克功不能赦免,並向全黨全軍發出“一切共產黨員、一切紅軍指戰員、一切革命分子都要以黃克功為前車之鑒”。
劇本再度送審,一致通過。
四中全會前
請中紀委和司法部門審看
今年3月底,樣片大概制作完成,劇組主動請中紀委和司法部門審看樣片。
此前,王興東因拍攝電影《法官媽媽》結識了時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張軍。張軍如今的職務是中紀委副書記。全國兩會前,劇組非正式邀請張軍到北池子大街67號的北京市電影公司看片。
“張軍說,這部影片講黨紀國法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法治的思維、法治的方式反對腐敗。這個主題重大,也很貼近現實。特別是我們現在辦案的力度越來越大,把這部影片拿出來再推動一下,很難得。”12月1日首映式結束后,王浙濱回憶說,“中紀委領導肯定影片,讓我們對以后的審查比較有信心”。
全國兩會前后,王興東第一次聽說,十八屆四中全會將研究“依法治國”。
王興東覺得,在此背景下,電影《黃克功案件》契合當下的“大氣候”。
為了讓電影的拍攝手續盡快完備,劇組請到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審看樣片。王浙濱說,周強觀后評價“影片很好地回答了一個問題,共產黨不是搞人治的,從歷史上就是堅持民主法治的”。
2014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辦公廳為影片《黃克功案件》致函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辦公廳,提出審看意見。
王浙濱記得,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審看影片后說,“黃克功案”對當今把權力關進籠子,反對特權、反對腐敗有重要意義。曹建明還建議,可否適當加重公訴人胡耀邦的戲份和情節。
這部片子得到中紀委、最高法和最高檢的肯定,王浙濱很欣慰。今年8月初,在“依法治國”的背景下,經過多方審看的電影《黃克功案件》,終於走完了公映前的所有程序。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