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媒體稱不學“習”就OUT:新的話語體系是國家強大的標志【2】

2014年11月13日15:41    來源:CCTV-新聞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不學“習”你就OUT啦!

  大白話:“體重大不等於壯,有時是虛胖”

  善於用大白話、大實話和群眾語言,深入淺出、解惑釋疑,也是外界對習近平講話風格的普遍評價。

  △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發表重要演講

  比如,講一個國家發展道路的選擇,他說“鞋子合不合適,自己穿了才合適”。他用“塊頭大不等於強,體重大不等於壯,有時是虛胖”來說明隻有經濟總量而沒有先進科學技術支撐是不夠的﹔用“益智補腦”來比喻學習﹔用“缺鈣”“軟骨病”來比喻理想信念的缺失﹔用“玻璃門”“彈簧門”來形容阻礙民間投資的體制障礙。這些語言一掃人們反感的大話、套話、空話和官話,令人耳目一新。

  高屋建瓴 大開大合

  習近平還善於用高度概括凝煉的話語提綱挈領、大開大合。比如,他在參加“復興之路”展覽時,把中華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用三句詩詞作了高度凝煉的概括,昨天是“雄關漫道真如鐵”,今天是“人間正道是滄桑”,明天是“長風破浪會有時”。講話體現了凝煉、歸納和概括的大手筆,高屋建瓴,有很強的歷史縱橫感和現實深邃感。

  在外交方面,他擅長運用明喻或暗喻等方式,或蘊含哲理、或真實坦誠、或柔中帶剛地表達中國外交的合理訴求。如在亞洲博鰲論壇的主旨演講中將亞洲發展的困難和挑戰比喻為“一道道的坡、一道道的坎”,將和平比喻為“空氣和陽光”,將地球村比喻為“大舞台”而不是“相互角力的競技場”,以“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寓意共同發展和均衡發展﹔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寓意開放包容。

上一頁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潘婧瑤、盛卉)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