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22日03:5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本報西寧9月21日電 (記者衛庶、王梅)“重建后的新玉樹,旅游火了,石刻生意好做。我家的草山大部分都被保護起來了,還領到了政府發的草原獎補款和減畜平衡補償款”。嘛呢石堆旁的村民索南頓珠,開始了今天的生意。震后重生的玉樹,是青海民族工作的生動實踐。
民族工作在青海始終關乎大局、關乎長遠、關乎根本。漢、藏、回、土、撒拉、蒙古等50多個民族聚居於此。西通新疆、南接西藏,青海是穩藏安疆的重要戰略節點。“創建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是新的歷史條件下青海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必然選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青海的堅持和拓展。”省委書記駱惠寧說。
堅持把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一年來,共排查各類矛盾糾紛38183件,化解成功率94%。全省新增的6919個編制全部落實到藏區基層,整頓軟弱渙散村社黨組織432個,穩定基層隊伍。
堅持“小財政”辦“大民生”。去年,全省民生資金佔財政總支出的75%。“要緊緊抓住國家支持藏區跨越發展的政策機遇,集中建成一批事關藏區長遠發展的重大基礎設施,培育一批重點產業和特色經濟。”省長郝鵬說。
行走在三江源頭,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的腳步愈加堅實有力。
(相關報道見第十一版)
《 人民日報 》( 2014年09月22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