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信:多黨合作制度是我國政治格局穩定的重要制度保証--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首頁
人民網

人民網

孫信:多黨合作制度是我國政治格局穩定的重要制度保証

2015年06月10日14:19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手機看新聞  字號

原標題:孫信:多黨合作制度是我國政治格局穩定的重要制度保証

  【習近平中央統戰工作會議重要講話專家系列談六】

  編者按:5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央統戰工作會議,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第一次召開的統戰工作會議,在我國統一戰線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是指導統一戰線事業發展的綱領性文獻。

  為推動學習宣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重要講話精神,光明網聯合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推出系列獨家解讀文章。在此基礎上,系列文章后續還將結集成冊《畫出最大的同心圓——習近平中央統戰工作會議重要講話精神學習講座》,以饗讀者。

我國政治格局穩定的重要制度保証

——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統戰理論教研部基礎理論教研室主任,中國政黨制度研究中心副秘書長,教授 孫信

  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多黨合作事業,特別是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回答了什麼是我國的政黨制度、為什麼要堅持我國的政黨制度和如何完善我國的政黨制度這些政黨制度領域裡的重大問題,為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指明了方向。

孫信:多黨合作制度是我國政治格局穩定的重要制度保証

漫畫:焦海洋

  一、多黨合作制度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一個鮮明特色

  我國的政黨制度是中國近代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具有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的顯著特征,反映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民主本質,是我國政治制度的一個特點和優點。

  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也是我國多黨合作制度的重要價值體現。現代國家的政治制度幾乎都是以政黨制度為基礎,政黨已成為開展民主政治的核心力量。以西方發達國家為代表,世界上的資本主義國家大多數實行多黨制或兩黨制,多黨競爭、輪流執政,各政黨為自身的利益而奮斗。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同樣需要政黨領導,但與資本主義國家不同的是,我國的民主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我國的政黨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國家是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其一切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其一切工作部署和工作安排,都來自人民,都為人民利益而制定和實施。“在中國共產黨統一領導下,通過多種形式的協商,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廣泛接受批評和監督,可以廣泛達成決策和工作的最大共識,有效克服黨派和利益集團為自己的利益相互競爭甚至相互傾軋的弊端﹔可以廣泛暢通各種利益要求和訴求進入決策程序的渠道,有效克服不同政治力量為了維護和爭取自己的利益固執己見、排斥異己的弊端﹔可以廣泛形成發現和改正失誤和錯誤的機制,有效克服決策中情況不明、自以為是的弊端﹔可以廣泛形成人民群眾參與各層次管理和治理的機制,有效克服人民群眾在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治理中無法表達、難以參與的弊端﹔可以廣泛凝聚全社會推進改革發展的智慧和力量,有效克服各項政策和工作共識不高、無以落實的弊端。”具有其他類型的政黨制度無法比擬的特色和優勢。

  二、多黨合作制度是我國政治格局穩定的重要制度保証

  政局穩定是現代化國家普遍面臨的一個難題。政黨制度往往對政局穩定產生決定性影響。我國的政黨制度是我國政治格局穩定的重要制度保証。

  從政黨制度結構上看,我國的政黨制度既不是一黨獨攬,也不是多元競爭,而是把核心一元與結構多元有機結合起來。這種核心一元與結構多元的特點,既保証了各政黨、各階層及其他社會群體充分表達利益訴求和進行有序政治參與,又保証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地位和對國家的有效治理,從而使政黨制度產生了強大的向心力和聚合力,具有超強的穩定性。從政黨關系上看,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的關系不是執政黨同在野黨或反對黨的關系,而是執政黨同參政黨的關系。這種和諧的政黨關系,決定了政黨之間不會為爭奪政權而勾心斗角,爭權奪利,互相拆台,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內耗﹔決定了不會出現各個政黨輪流執政的局面,因而避免了政治危機中經常出現的政局不穩、政權頻繁更迭、社會秩序混亂等現象﹔決定了不會出現一個政黨政策以否定另一個政黨政策為目的的情況,使國家政策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從社會整合上看,我國的政黨制度,可以通過意識形態整合,凝聚共識,使各政黨和無黨派人士團結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偉大旗幟之下﹔可以通過政治資源整合,把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上來﹔可以通過利益關系整合,正確處理和協調利益矛盾,特別是新老社會階層之間的矛盾,凝聚人心,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造一個安定和諧的政治環境和社會環境。

  三、多黨合作制度的堅持與完善

  早在2012年12月,習近平在走訪各民主黨派中央和全國工商聯時強調:“中共中央將堅定不移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堅定不移貫徹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加強同民主黨派合作共事,支持民主黨派更好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職能。”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對如何堅持和完善多黨合作制度進行了深刻論述,為堅持和完善多黨合作制度指明了方向。

  堅持和完善我國的政黨制度,必須“立治有體”。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經過實踐証明的適合我國國情的政黨制度,是我國政黨制度的體。我國長期保持了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大好局面,一條重要經驗就是始終堅持與完善我國的多黨合作制度,對此,我們一定要充滿自信。

  在現實社會生活特別是政治生活中,有的人總有一些模糊認識和錯誤看法,總覺得自家的肉不香,人家的菜有味,認為隻有多黨競選、輪流執政才算民主制度。西方敵對勢力企圖以政治制度特別是政黨制度為突破口對我國搞“顏色革命”,以多黨制取代我國的多黨合作制度,這種意識形態領域裡沒有硝煙的戰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慘痛的現實告訴我們,“顏色革命”所到之處,國家陷入政治動蕩、社會動亂,人民流離失所,甚至連生命都得不到保障。對此,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認識和堅定的立場,絕不能葫蘆吞棗,邯鄲學步,更不能照抄照搬,東施效顰。

  堅持和完善我國的政黨制度,必須“施治有序”。加強多黨合作制度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建設,更好地體現這項制度的效能,著力點在發揮好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積極作用。

  政治協商主要是中國共產黨同民主黨派協商。搞好政黨協商,一是提高中共領導干部對政黨協商重要性的認識,誠心誠意進行協商,避免協商走過場﹔二是完善協商的內容和形式,創造更多的平台和機會,從體制和機制上確保協商有效開展﹔三是健全協商程序,幫助和支持民主黨派了解有關情況,搞好調查研究,避免協商會變成情況通報會﹔四是建立反饋機制,確保協商績效﹔五是要營造寬鬆民主的協商環境,鼓勵不同意見交流和討論,真正形成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氛圍。

  民主監督是指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之間的互相監督,主要是民主黨派監督共產黨。加強民主監督,一是要充分認識民主監督的必要性,克服怕監督、不願意被監督的不良傾向,主動接受、真心歡迎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監督,切實改進工作作風,不斷提高工作水平﹔二是要從制度上保障和完善民主監督,探索開展民主監督的有效形式﹔三是要拓寬民主監督的渠道,紀檢監察機關要多聽取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對我們黨、對黨員干部的意見和建議﹔四是黨外人士要敢於講真話,敢於講逆耳之言,真實反映群眾心聲。

  堅持和完善我國的政黨制度,必須加強民主黨派自身建設。習近平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強調指出:“搞好多黨合作,要支持民主黨派加強自身建設。”

  民主黨派作為多黨合作制度中的重要主體,其自身建設情況如何,直接關系到我國政黨制度的堅持和完善。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十分關心民主黨派自身建設,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論斷。一是明確表述了民主黨派的性質,首次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的概念﹔二是完善了參政黨的職能,將參政黨的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職能發展為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協商。三是豐富了參政黨能力的內涵,在“政治把握能力、參政議政能力、組織領導能、合作共事能力”基礎上加入了“解決自身問題能力”,將四種能力發展為五種能力。四是強調中國共產黨要協助和推動民主黨派加強自身建設,幫助民主黨派解決履職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積極創造條件,為民主黨派排憂解難。這些理論和實踐創新,為民主黨派自身建設提供了指南。

  總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被實踐証明了根植於中國土壤、適合中國國情、獨具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堅定不移地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使我國的政黨制度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提供力量支持和制度保障。

(責編:劉軍濤)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時政要聞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重要理論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