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海城鄉居民共享現代田園(全面深化改革進行時)--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首頁
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

農民的家園 市民的公園 游人的樂園 

瓊海城鄉居民共享現代田園(全面深化改革進行時)

本報記者  陳偉光  丁  汀

2014年08月31日02:2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城鎮建設要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是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的要求。

  海南瓊海探索“不砍樹、不拆房、不佔田,就地城鎮化”路子,讓城市與田園共舞。兩年來,財政投入5億元,帶動社會投入15億元,在不破壞自然環境、不割斷民俗傳統的前提下,推進基礎設施城鄉一體化改造,將鄉野田園打造成農民的家園、市民的公園、游人的樂園,實現農民更富、農村更美、產業更強。

  小鎮+風情

  留住祖屋留住人

  瓊海中原鎮,以僑鄉聞名,大半人家都有人“下南洋”,鎮上建筑帶有濃郁東南亞風格,故稱南洋小鎮。

  53歲的姚家杏,1996年離鄉遠嫁新加坡,至今已過18年。出嫁三年后,她想家鄉了,但心裡犯怵:“我在這裡長大,對這裡很了解,街道又臟又亂,夜裡黑咕隆咚的。到新加坡后習慣了整潔衛生的環境,突然回來怕不適應。”

  但她還是回來了。“太想家了。想家裡的祖屋,家裡的樹,想吃家鄉的嘉積鴨。”她說,這次回家,家鄉菜是吃了個飽,但環境衛生、生活條件的確不盡如人意。

  2013年,瓊海啟動“不砍樹、不拆房、不佔田,就地城鎮化”建設,中原鎮被修繕一新。姚家杏再次回鄉,發現祖屋還在,門口的樹綠綠的還在,可是環境氛圍大變樣了。老房子按照原有的風格刷新了,道路由水加泥變成水泥路,鎮裡的屋子一律平頂彩牆綠門窗,臨街一律檐廊立柱,氣派又溫馨。

  看著看著,把姚家杏的心都看慌了:“聽說鋪子租金一年翻三倍,我打算早點買間鋪子開間花店,要是晚了,就怕買不起了。現在,這裡干淨得和新加坡比也不差,生活又習慣,老了還是回來生活比較好。”

  和中原鎮盡顯南洋風情一樣,瓊海其他鄉鎮也都找回各自的風情。潭門鎮極力展現南海漁港的風採﹔博鰲鎮著意營造“天堂小鎮”的寧靜恬淡﹔塔洋鎮曾是明代縣城,改造后突出古邑風情﹔萬泉鎮依山傍水,改造設計以萬泉河沿岸民居風格為主調……

  小鎮找到了各自的風情,人們找到了生活的支點。外出務工者陸續回流,農民加快向城鎮轉移。2013年,瓊海市新增城鎮就業近1萬人,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近1.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0.8%。

  田野+公園

  山水增色人增收

  入夏,陶玉花家的檳榔花開了,淡淡香味帶點甜。

  陶玉花是江蘇淮安人,嫁到塔洋鎮漁良村快三年了,沒回過老家。她說:“一來孩子小,走不開﹔二來老家房子太密了,有點不習慣。”

  陶玉花家旁邊有個人工湖,水面150畝,繞湖分布7個行政村,故景區取名“七星伴月”。

  “常去‘七星伴月’轉轉嗎?”

  陶玉花笑了:“轉轉?我家飯都是端到裡頭去吃的!”

  說起“七星伴月”,塔洋鎮委書記符章軒黑黑的臉龐透著興奮:“是去年10月開建的,今年5月1日建成開放。這個湖,如今成了我們的聚寶盆!”

  眼前的“七星伴月”,綠樹繞岸,碧波蕩舟,棧道環腰,四角挂座小木屋,供應各種飲料和特色小吃。指著不遠處的椰林、檳榔林,符章軒說:“准備做些吊腳樓搞農宿。”

  “這是農民的家園,也是市民的公園、游客的樂園。”漁良村委會主任唐南江說,景區開放后,人們慕名而來,周末或節假日游客達一兩千人,湖畔“草根三味”農家樂應接不暇、座無虛席。

  經營管理這片景區的,是漁良休閑農業專業合作社。本著“戶戶參與,人人受益”的原則,全村2000多村民、700多戶,每戶入股100元,年底統一分紅。唐南江預計,合作社正常年利潤可達30多萬元,村民人均分紅差不多2000元。

  依托“七星伴月”,村裡的果蔬家禽就地銷售,效益倍增﹔承包地流轉年租金從800元/畝漲到1500元/畝﹔田間代收代管每天80元工錢,到農家樂做工每天100元。“農民不出家門,多頭賺錢,隻要不懶不殘不病想不富都難。”唐南江說。

  綠蔭+棧道

  旺了人氣旺了財

  綠色,蔭翳著瓊海的夏。濃蔭下的棧道,猶如大地的血脈,連通果園、花圃、荷塘、菜地和流水人家。

  沿綠色棧道騎行,沐著習習涼風,嗅著花木果蔬散發的陣陣清香,來到一個綠樹掩映中的村庄。村頭一片檳榔林蔭裡,五六間香樟木亭,挂一塊“多文人家”木牌。緊挨著,一排普通兩層民居,書有“三叔旅館”。旅館門前小院裡,藤架上吊著絲瓜南瓜。

  這是嘉積鎮多文村的農家樂和農家旅館。“多文人家”的老板叫黎文福,“三叔旅館”的主人是他的鄰居。

  黎文福人稱“福叔”,是個笑呵呵的中年人。

  “村子裡的旅館有人來住嗎?”

  “怎麼沒有!春節期間還找不到床位咧。”

  “什麼人來住?”

  “多是騎行客,也有自駕游的。”

  福叔說,以前,瓊海的游客多是沖著博鰲的名氣來的,大多轉轉就走了,很少過夜客。自從建了龍壽洋農業公園,修了綠色慢道,騎行客就多起來了,特別到了周末或節假日,更是成群結隊地來來往往。一些人騎著騎著就到這兒了,想歇歇腳,看看房間干淨又便宜,就住上一晚。農家樂生意也跟著旺起來。“現在一天的收入頂以前一個月。” 福叔說。

  2013年,海南省旅游委針對全國大學生作了一項調查,讓他們評選出海南所有市縣裡自己最喜愛的旅游目的地,瓊海得票第一。


  《 人民日報 》( 2014年08月31日 02 版)

聯系本文記者

陳偉光
[留言][博客][微博]
(責編:王吉全)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時政要聞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重要理論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5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5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