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關:雄關巍峨今更美(絲路觀察)--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首頁
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

 絲綢之路和萬裡長城唯一的交匯點—— 

嘉峪關:雄關巍峨今更美(絲路觀察)

本報記者 費偉偉 林治波 周舒藝 曹樹林

2014年08月19日03:4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城市風貌。
  資料圖片

  版式設計:蔡華偉

  雄關夕照。
  毛富攝

  看更多內容
  掃描二維碼

  嘉峪關市

  嘉峪關市位於河西走廊中部,地處西隴海經濟帶上蘭州、烏魯木齊兩個省會城市的中間位置,是古絲綢之路重鎮和新亞歐大陸橋上的交通要沖, 同時也是西北地區最大的碳鋼和不鏽鋼生產基地,被譽為“絲綢之路黃金段,戈壁明珠歡樂谷”。

  

  劃過歷史的天空,有兩條絢麗的彩虹:一條是萬裡長城,忠誠地守護著中華民族﹔一條是絲綢之路,拓展和交融著中華文明。它們在華夏版圖上蜿蜒向西,終於,在河西走廊山脈之間的一方狹窄處交匯。

  這個交匯點,就是甘肅嘉峪關。

  “有中生輝”

  “絲路”“長城”相輝映

  “岡巒重疊截雄關,關勢崢嶸霄漢間。”

  嘉峪關位於古絲綢之路交通要沖,據考証,當年張騫出使西域,就是從嘉峪關的石關峽出的關。嘉峪關更是明長城西端的第一重關。關樓的第一塊磚始於公元1372年。嘉峪關市委書記鄭亞軍自豪地說:“我們城市不大,名氣不小,特色鮮明。”

  “喏,這些就是原來的舊磚。”穿過嘉峪關城樓的城門,走在城門裡新舊不一的路面上,嘉峪關市文物景區管委會文物保護部副主任燕群提示我們。這一總投資高達20億元的嘉峪關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將全面完成嘉峪關市境內長城保護維修、關城城牆保護維修、木結構建筑修繕及油飾彩畫、歷史建筑恢復、安防設施建設、長城第一墩本體保護及崖壁加固等。這是甘肅歷史上實施的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高層次文化遺產保護工程。

  “嘉峪關歷史悠久,文化旅游資源豐富,發展文化旅游產業首先要做好保護和傳承,讓它‘有中生輝’。”嘉峪關市市長柳鵬如是說。何為“有中生輝”?走進酒泉鋼鐵集團下屬的紫軒酒業,似乎理解了這一說法的內涵。

  燈光昏黃,穿過長長的走道,空間頓然開闊,橡木桶整齊碼放,像靜靜蹲列的武士迎接我們的檢閱。紫軒酒業副董事長楊興元告訴記者,河西走廊有超過2000年的葡萄酒釀酒歷史,這個總面積13700平方米的一號酒窖,可放置2.1萬個法國標准橡木桶,陳釀優質原酒5000噸,是亞洲最大的單體酒窖。

  更令紫軒人驕傲的,是葡萄酒的品質。2009年,紫軒酒業成為迄今為止國內第一家通過國際有機產品認証的葡萄酒企業。在上海世博會上,被選定為聯合國館官方用酒。

  保護、傳承、弘揚,嘉峪關人把“有中生輝”這篇文章越做越好。總投資20億元的絲綢之路非物質文化遺產古鎮項目,總投資20億元的“長城邊關第一鎮·絲路印象”項目,總投資25億元的觀禮古鎮文化休閑生態旅游綜合景區等,嘉峪關“絲路文化”“長城文化”的特質正愈益鮮明。

  “無中生有”

  年輕鋼城盡朝暉

  關者,往來必經之所也。嘉峪關地處西隴海經濟帶上蘭州、烏魯木齊兩個省會城市的中間位置,距蘭州776公裡,至新疆哈密650公裡﹔南倚祁連山,北枕黑山,南北距青海、內蒙古各300多公裡,這顆閃亮的戈壁明珠,堪稱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重要的黃金節點。憑借獨特的戰略地位、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嘉峪關人做出又一篇好文章——“無中生有”。

  “竹林幽翠清風裡,錦羽鋪開七彩屏。”中華孔雀苑,全國規模最大的藍孔雀養殖、產品精深加工基地,甘肅中貿集團在嘉峪關投資的以藍孔雀為主題的文化生態旅游景區。該集團主辦的第二屆“絲路·長城(國際)音樂文化節”在這裡舉行。

  作為此次音樂文化節的重要內容之一,有“畢加索和米羅的繼承者”美譽的西班牙當代藝術大師胡安·裡波列斯的畫作正在展廳展出。來自歐洲的藝術大師的畫作,吹來了一股清新的當代藝術之風。“去年第一屆音樂節,3天時間裡來了200多位音樂家,觀眾達5萬人次。今年的人數更多。”中貿集團副總經理徐旭說。

  無獨有偶,深圳華強文化科技集團也看中了這個人口不足30萬的小城,投巨資建設嘉峪關方特歡樂世界。機聲隆隆,重卡往來如梭,吊車舞動長臂……一期佔地1000畝的方特歡樂世界工地一片繁忙,多數主體建筑已初具模樣。

  “這是華強集團在西北地區布局建設的唯一一個大型高科技科幻主題公園,明年‘五一’期間即可正式開放。”華強集團嘉峪關文化科技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書鋒告訴我們。在主題公園區裡,設計了西域之旅、飛行之夢、冰道運石等具有絲路文化、長城文化和嘉峪關地域文化特色的大型文化創意項目,佔游樂項目總數的約1/4。

  “為什麼都會選擇嘉峪關?”柳鵬道出“四大優勢”,“一是歷史厚重﹔二是區位優勢﹔三是交通優勢,與河西走廊其它城市相比,嘉峪關有機場,優勢明顯﹔四是文化優勢,四種文化在這裡匯集——長城文化、絲路文化、少數民族文化、邊塞文化。嘉峪關將這幾大優勢融合在一起,對投資者產生出獨特的吸引力。”

  生態立市

  戈壁明珠更亮麗

  戈壁茫茫,雄關巍巍。登上嘉峪關城樓向西遠眺,藍天下,祁連山群山起伏,戈壁灘渾茫蒼涼。

  轉身而望,綠樹掩映之中,是建在戈壁灘上的嘉峪關市。1958年,國家“一五”計劃重點項目酒泉鋼鐵公司開工,1965年設“嘉峪關市”,它因企而建,由鋼而興。

  走在嘉峪關這座年輕城市的街道上,馬蹄聲、駝鈴聲早已消逝,映入眼帘的是滿街蔥郁,繁花似錦。盡管這裡的每一方土都要從很遠的地方運來,然而,經過幾代人幾十年的努力,這裡已遍地種上了沙棗、國槐、柳樹、白楊……嘉峪關的城市綠化率達90%以上,一座美麗的綠城出現在茫茫戈壁上。

  半個世紀前,在荒涼的戈壁灘上建成一座鋼城,可以說是個奇跡。如今,在戈壁灘上建起一座綠城,同樣堪稱奇跡。“這幾年,我們在改善環境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2009年以來,我們光是在種樹上,就花了約兩個億,這些年,每年的種樹量都相當於以前一個五年計劃的總和。”鄭亞軍說。

  伴隨著綠化種樹的大手筆,一個個生態項目也正在加快布局建設。擁有兩湖一河、以龍文化為主題的南湖文化生態園已經在建,當清洌洌的河水漫上新砌的護坡,以后人們大概不會知道,這裡曾是為建設酒泉鋼鐵公司開挖取土、取石留下的一個個大坑。

  出城不過十幾裡,是嘉峪關新開發的佔地4500畝的新城草湖濕地公園。夕陽下,蘆葦隨風搖曳,水鳥劃過如鏡的湖面,一對新人正在遠處的沙丘上拍攝婚紗照。這個集濕地觀光、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旅游風景區,已成為國家級濕地公園。

  在著名的長城第一墩,烽火台下大峽谷開發規劃也已完成。未來,這裡將成為人們觀察祁連山形成的“樣板間”,峽谷內分布著眾多動植物。還有,離城市最近的“七一”冰川﹔一年四季都可以“滑雪”的運動公園……如今,生態立市的理念已在嘉峪關人心裡深深扎根。

  戈壁綠洲的優美生態環境,吸引並留住了八方來客。近幾年,來嘉峪關旅游的人數以年均30%的速度遞增,2011年,150萬﹔2012年,260萬﹔2013年,已達368萬。三年后,文化旅游產業將成為嘉峪關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要讓每一寸戈壁灘都生出綠色的金娃娃來。”柳鵬興奮地說。他表示,下一步,將加強區域旅游合作,積極與絲綢之路沿線各國與地區的基礎設施聯通、對接,實現區域旅游資源共享、市場共建、線路共組、利益共謀,打造國際旅游目的地。

  開放、包容、活力四射,嘉峪關生機勃勃。這顆戈壁明珠,借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春風,正大放異彩。


  《 人民日報 》( 2014年08月19日 13 版)

 

(責編:袁勃、王吉全)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時政要聞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重要理論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5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5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