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軍區:黃永勝為首任司令,張萬年威震越軍
廣州軍區負擔著保衛祖國南大門 的重任,黃永勝、李天佑(代司令員)、丁盛、許世友、吳克華、尤太忠、張萬年、劉存智(代司令員)、朱敦法、李希林、陶伯鈞、劉鎮武、章沁生、徐粉林等先后任軍區司令員。
廣州軍區首任司令員黃永勝是湖北咸寧人,1910年生,早年參加秋收起義,隨部隊到井岡山,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和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他曾任晉察冀軍區第三軍分區副司令員、司令員等職。解放戰爭中,黃永勝參加了遼沈戰役、平津戰役、衡寶戰役等。在這之后,他來到華南,先后任第13兵團司令員、廣東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等職。
“文革”中,黃永勝任解放軍總參謀長兼軍政大學校長,參與了林彪篡奪黨和國家最高領導權的活動,於1971年9月被撤職。1983年4月,黃永勝在青島病逝。
廣州軍區歷經多次經典戰役,走出了一大批優秀司令員。曾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張萬年就是其中之一。張萬年1928年出生於山東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44年,16歲的張萬年開始了軍旅生涯。解放戰爭時期,張萬年屢建奇功。
解放初期,粵東是台灣國民黨軍隊破壞的重點地區。張萬年隨部隊駐守粵東,先后參加了解放南澎島戰斗和東山島戰斗。1956年6月,時任國防部長彭德懷和總參謀長黃克誠、副總參謀長陳賡到粵東視察部隊戰備工作。張萬年對粵東地形、兵力部署和作戰方案了如指掌,因此首長點名由他隨同視察。視察中,張萬年有問必答,准確無誤。彭德懷非常滿意,表揚張萬年說:“你是個活地圖。”
1962年,張萬年被任命為“塔山英雄團”團長。上任后,多數時間他都在連隊蹲點。師長陽震后來回憶說:“他這個團長,你在機關裡找不到他,要到連隊去找。什麼時候找到了,他也是和戰士們一起摸爬滾打,滿身是泥。”這種經歷使得張萬年摸索出一套帶兵思路:班長對戰士,一是要隨時知道戰士在哪裡,二是要隨時知道戰士在干什麼,三是要隨時知道戰士在想什麼,四是要隨時知道戰士需要什麼,然后思想工作和管理工作要跟上去。這是張萬年“四個知道,一個跟上”帶兵方法的最初實踐。在嚴格管理和訓練下,他率領的“塔山英雄團”在軍區大比武中一路過關斬將,勇奪桂冠。
1968年6月,在援越抗美前線作戰的張萬年被任命為陸軍第127師師長,從廣西移防河南,擔負戰略預備隊任務。在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中,127師在張萬年的指揮下,五戰五捷,進展神速。127師的戰士曾在前線撿到越軍的傳單,上面用中文赫然寫著“消滅127,活捉張萬年”。
戰場上的張萬年令敵人聞風喪膽,生活中的他待戰友親如手足。對越自衛反擊戰勝利在望時,張萬年的部隊奉命即將撤回,他與師政委蔡春禮商定要晚些再走。“我想再到峙浪山烈士陵園去一趟,再跟他們告一次別。”張萬年說。還沒走進陵園,一眼望見新豎起來的墓碑,張萬年就流下了眼淚。走進陵園后,已經淚流滿面的他緩慢地走到每一塊墓碑前,跟烈士們一一道別。直到天快亮了,張萬年向最后一名烈士道了別,才返回。
1982年,張萬年任武漢軍區副司令員。1985年,武漢軍區撤銷,張萬年調任廣州軍區副司令員,1987年被任命為廣州軍區司令員。這時,中越邊境大規模的作戰行動已告一段落,但局部地區的戰斗還沒有結束。為鞏固邊防,張萬年率領軍區機關,深入邊境地區勘察地形、視察部隊。1988年10月,張萬年組織廣州軍區各機關進行協同作戰演習,分析研究了世界上圍繞海洋爭端爆發的局部戰爭戰例,並研究了島礁爭奪和海岸登陸抗登陸作戰理論。
1990年4月,張萬年調任濟南軍區司令員,1995年9月,被增補為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1995年12月,被任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97年9月,張萬年當選為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