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總共征的都按兩萬計算吧,可能不到兩萬,都按兩萬計算, 一個人就分了兩萬 ,兩萬,現在其他的全部沒有兌現,就給了兩萬元錢,現在沒人問起了。
村民:十年了。
村民:承諾的事情不兌現。
這些村民都是固始縣城郊鄉二裡井鯉魚地村的村民,他們以前的土地就位於這片行政中心的位置,但被征用后,政府承諾的安置和補償始終沒有到位,村民們陷入了日復一日的貧困當中。
村民:一個小小的固始縣,開發好些(地方),農民現在是不管不問,承諾的不兌現,說給的安置房,安置房也沒給,給的安置地,你自己蓋,不是說給的安置房,安置房也好說了,就給那塊地,你自己蓋,蓋了了不問你的事,承諾的什麼生活了,生活門面,生活用地,現在一樣沒兌現,找村裡村裡推,找鄉裡鄉裡推,找縣裡縣裡推。
像固始這樣一個國家級貧困縣,它是如何能夠籌措到如此巨額的資金來修建這樣一片宏偉壯觀的行政辦公大樓的?這個問題始終讓記者百思不得其解。在出租車上,我們也向當地的司機詢問了這個問題。
記者:我們走了這麼多鄉鎮都沒有碰到這麼漂亮的政府大樓,你們還是國家貧困縣。你們錢從哪來的?
出租車司機:國家支持的。
記者:國家支持的?
出租車司機:不是國家支持的他怎麼蓋得起?他哪來的錢?老百姓也沒有錢給他,他哪來的錢?
事實上,早在2007年,新華社就對固始縣的這片行政辦公大樓進行了報道。報道說,“這座當地的標志性建筑,總建筑面積三萬平方米,辦公樓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總投資一億多元,加上廣場等附屬建筑,總投資將達兩個億。”此前新華社報道就曾援引工地項目經理的話說,“這座樓從規模上看不低於地級市檔次,其豪華的內裝修和石材結構的外牆裝修以及現代化的廣場景觀,豪華程度將不亞於四星級酒店。”那麼這棟大樓到底是如何建起來的呢?在查閱固始縣政府公開資料后,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發現,在這棟大樓建起來之前的2006年,該縣財政收入2 .6億元,財政支出9億元,工資發放依靠轉移支付。而記者在固始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上信息公開一欄《關於固始縣200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08年計劃(草案)的報告》並未發現任何關於政府大樓建設支出的任何信息。固始縣政府哪來的錢建造豪華政府辦公樓?多方走訪,記者找到了2006年在固始縣建設局供職過的公務人員。
原固始縣建設局公務人員:政府大樓,它當時這個地,就是通過老百姓直接征用老百姓的地,大概就是給老百姓12500元一畝。然后把這塊地,就是說呢 比如說80畝地,政府征老百姓300多畝地,200多畝地去給人家建筑投資商,就是有福建搞這一塊兒的,搞房地產開發的。給它以后呢,它給建,建呢,它採取的就是收支兩條線,給他置換的地,它算拍賣關系,因為人家那邊以買賣形式搞的,,但是政府拿了地以后,給他置換,建的這一塊錢不足的部分是通過財政預算外收入補貼的,房子實際上投資1個多億。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