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秀節目《最強大腦》中,12歲選手李雲龍失聲痛哭的情景
“希望所有父母孩子都看看這期最強大腦李雲龍和安德烈的對決,到底誰贏了!”上周五江蘇衛視的《最強大腦》節目無疑在家有學生的父母中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引爆網友們關於教育“得失心”的大討論。12歲的李雲龍在節目現場失聲痛哭的場景讓不少家長深深反思:享受過程和看重結果,到底哪個更重要?
揚子晚報記者在採訪過程中發現,一些家長、老師在和孩子相處時,往往會把自己的各種“要求”傳遞給孩子,甚至有孩子因受不了壓力而崩潰。“我承認,之前一直會和孩子說‘別人家的孩子怎樣怎樣’,看完這場節目,我決定再也不說了。”一位揚子小記者的家長這樣告訴記者。
電視回放
《最強大腦》中
誤以為自己輸了 12歲選手崩潰大哭
在《最強大腦》的舞台上,“蛋叔”李勇這個名字一直伴隨著各種爭議,他與12歲的兒子李雲龍在最近三期節目播出后不斷接收著來自四面八方的網友的板磚和口水,尤其上周五李雲龍在國際賽場上的崩潰大哭,讓許多人認為李雲龍是贏了比賽輸了快樂,並譴責李勇“虎爸”式的教育方式。
上周五《最強大腦》中國隊對戰意大利隊,李雲龍對陣意大利少年安德烈,記憶51對新人的站位順序。由於一個小誤會,李雲龍認定自己擺放錯誤,在現場崩潰大哭。節目一經播出,網絡上口水、板磚通通飛向李勇父子,認為中國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太差。
對於兒子的眼淚,李勇起初也有些生氣,不過李勇認為:“他們都是隻有12歲的孩子,委屈了就哭很正常。在前一天熟悉比賽規則時,安德烈一連記錯了好幾個地方,他崩潰了,趴在爸爸懷裡哭了很久。我們沒有人覺得這是丟了一個國家的臉,都去安慰他、鼓勵他。”
在對李勇父子的爭議中,最多的是對李勇教育方式的討論和質疑。現場嘉賓陶晶瑩問:“李雲龍,你有夢想嗎?”李雲龍遲疑了許久才回答:“沒有。”這在網絡上一時引發“虎爸式教育”的討論熱潮。
對此,李勇表示李雲龍答完之后很后悔:“他說當時就是反應不過來,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12歲的李雲龍學過圍棋、珠心算、魔方、記憶。李勇說,自己在兒子訓練過程中的角色是“教練和監督員”。李雲龍的中期目標是“獲得世界記憶大師稱號”,但這個目標並非是他給兒子設定的,“這是李雲龍和他的姐姐商量決定的,我並沒有干涉他們。”有人說,李勇是在利用兒子完成自己的夢想,李勇並不贊同:“應該這樣說,兒子完成了自己的夢想,這就是我的夢想了。” 但緊密的訓練安排,確實是李雲龍這個年齡的孩子不願意承受的。李雲龍有時會對父親說:“我想出去玩。”李勇也常常苦惱,“我也一直在跟兒子商量,我們的訓練計劃調整過兩次了,就想多擠出點時間給他自己。但訓練,真的不能少。”
面對質疑,李勇苦惱,但依舊執著:“我會堅持我的教育方式,因為這是對李雲龍真的好。”本報綜合
這些孩子也“崩潰”過
數學少考了3分 五年級孩子瘋狂做題“自罰”
語文95分全班最高,數學97分全班第二。上學期期末成績一出爐,五年級的男生吳浩(化名)便開始懊惱,數學試卷上丟失的3分去哪兒了?從小到大,吳浩一直都是老師和同學們心中公認的“學霸”,五年來的數學考試幾乎沒有失手的時候,語文和英語成績也一直是全班第一。雖然總分加起來,吳浩的期末成績依然是全班第一名,但他依然為成績單中數學考分的“瑕疵”懊惱不已。拿到成績回家的當天,吳浩將自己悶在房間裡哭了大半天,當天的午飯和晚飯都沒有吃,以此作為“自我懲罰”。
“我們以為孩子當天懊惱一下就行了,誰知道當天晚上,他房間的燈也一直亮著。我悄悄打開他的房門,發現他一直沒睡著,躺在床上嘆著氣。”吳浩的媽媽說。第二天,吳浩依然沒有吃飯,不吭聲地在房間裡做起了練習題,家人怎麼勸都不管用,吳浩說什麼都不願意走出房門。這樣的狀態吳浩持續了十來天,家人原定的寒假出行計劃全部被打亂。睡不好覺,不願吃飯怎麼行,耗費三個小時做通思想工作后,吳浩的媽媽帶著兒子來到了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面對醫生的心理疏導,吳浩失聲痛哭,“我一直在想,為什麼要少考那3分,太丟人了,我必須要懲罰自己。”吳浩說。
“這個孩子太要強,雖然心理疏導之后他的症狀有所緩解,但將來面臨壓力更大的高考的時候,他要承受的心理壓力可能會更大。”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貴告訴記者,在和吳浩家長的溝通過程中,袁主任發現,雖然吳浩的媽媽多次表示要對孩子“放養”,但在平時依然會不自覺給孩子“定目標”,“考到一百分給獎勵,考不到100分就‘不喜歡孩子’,時間一長,孩子的心理狀態會發生變化。”
為小升初進名校 六年級女孩整夜睡不著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有一些像吳浩這樣自己特別要好的孩子,往往對自我的要求特別高,所以不允許自己出現失敗,因此一旦出現挫折就會特別痛苦。而另外也有一些孩子,他們因為承受了來自家長或學校等方面的壓力,生活變得十分忙碌並且整日生活在焦慮之中。“我總是很擔心自己不能做好,讓爸爸媽媽失望。”小萱(化名)是南京一位六年級的小學生,即將面臨的小升初讓這個小女孩憂心忡忡。“媽媽跟我說,我得上個好初中,這樣以后才能上好高中、好大學,以后才能有好的工作。為了能上名校,媽媽說她在到處求人,而且花多少錢也願意。她不停地跟我說:你自己要爭氣!你成績好媽媽才有臉去請人幫忙。我學習真的很認真,但是我覺得我很累,晚上一想到上不了好初中我都會整夜整夜睡不著。”小萱的一個“累”字說出了很多孩子的心聲。
“我恨彈鋼琴!”小莉(化名)是小學三年級的孩子,她的鋼琴已經8級了,原本是自己要求學的鋼琴,現在卻看到鋼琴就跟看到仇人似的。“媽媽不停地逼我練習,叫我考級,她跟我說:我考到鋼琴十級她就再也不管我鋼琴了,可是我就是不想再彈了!”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孩子們的學習生活並非無憂無慮,各種各樣來自學校和家庭的煩惱讓孩子們“喘不過氣”。“我學校調研考試英語考砸了,被老師先后罵了有1個小時。”玄武區一所知名小學的小君(化名)告訴記者,她很在乎老師和同學對她的評價。“我不想變成差學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