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十八屆三中全會前專訪厲以寧:成功的改革不可逆轉【3】

環球人物雜志記者 田亮 許陳靜

2013年10月29日15:31    來源:人民網-環球人物    手機看新聞

最成功的改革有三個

“從1978年開始,中國經歷了雙重轉型,一個是發展轉型,即從農業社會轉向工業社會﹔二是體制轉型,從計劃經濟體制轉向市場經濟體制。這兩種轉型是並存的、重疊的,轉型中要解決的問題也是突出的、艱難的。”每每談到轉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比如收入分配改革、經濟質量增長、房地產調控等,厲以寧總有說不完的話。在他看來,“每個問題都是一個專題”。

環球人物雜志:收入是每個人都關心的問題,我國收入分配制度也在不斷改革,但收入差距依然存在。在您看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點是什麼?

厲以寧:中國當前亟須進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且重點應放在初次分配(按勞動力、資本、土地和技術等生產要素進行的分配),而非二次分配(在初次分配基礎上,通過稅收、政策、法律等措施對各收入主體收入水平進行調節)。

對於初次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我有幾點建議:首先,新農村改革的起點,是必須給農村土地以產權。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城市產權問題已基本理清,而在農村,土地屬於集體所有,祖傳的房子沒有房產証,在宅基地上自己蓋的住房,哪怕蓋得再高、再好,也沒產權証,產權處於虛有狀態。農村土地產權的不明晰,實際上導致了農村、城市初次分配不平等的現狀,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阻礙了收入分配改革。

其次,勞動者和雇主必須有對等的地位。現在的情況是,不管打工者來自農村還是城市,他們通常以個體形式出現,相比較而言,雇佣他們的大企業就顯得有些強勢。由此帶來的結果是,雙方的談判地位不對等,工資的多少也由強勢的一方說了算,這也是初次分配的問題。西方國家是通過工會組織解決這個問題,但在中國,有誰看到過工會替農民工討工資?所以,這個必須改。

其三,教育制度要改革。在中國現行體制下,城鄉教育經費、資源分配等不均衡,這容易形成社會階層的凝固化、職業的“世襲”,也就是說,農民工的兒子,甚至孫子都還是農民工。如果這種情況不改變,初次分配同樣會有問題。因此,我們要加大農村教育經費的投入,城裡的學校也不要排斥農民工的孩子。

當然,二次分配也很重要。這一點,主要靠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進行調整。在西方國家,已經施行多年的福利政策強調,在初次分配有差距的時候,通過稅收、補貼、福利待遇等方式,在二次分配階段將差距縮小。但在中國,因為存在城鄉兩種戶口,城市居民的很多福利農民工是享受不到的。也就是說,初次分配的差距,在二次分配中甚至再次擴大。要想彌補這一差距,重點應該放在加快城鄉社會保障的一體化,這是整個中國經濟面臨的升級問題,十分迫切。

環球人物雜志:近期,我們總能聽到來自國內外的一些質疑,認為中國GDP的高增長率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您怎麼看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如何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

厲以寧:這個問題的根源在於,中國陷入了投資沖動怪圈——地方政府為了改善財政收入、緩解就業問題,便增加投資、擴大信貸,如此一來,GDP雖然提高了,通貨膨脹卻隨之出現,物價也快速上漲﹔為了抑制通脹,中央不得已採取緊縮政策,以放慢經濟增速,但這樣做,又勢必影響地方財政收入與就業……如此循環反復,讓經濟發展呈現出大起大落、大升大降的“不健康態勢”。

實際上,比GDP總量更重要的是經濟發展質量。如何才能提升經濟發展質量?一是要優化結構。因為技術一直在發展,客觀形勢一直在變化,所以,結構的優化是沒有止境的。比如,20多年前,全世界的環保概念是要求廢水、廢氣、廢渣不能有毒。今天的環保概念同樣包含不能有毒,卻更進了一步:二氧化碳會影響世界的氣候,所以必須減排,產業結構必須朝低碳方向調整。

二是不斷進行技術創新。一些企業不願創新,認為“不自主創新,等死﹔自主創新,早死”。為什麼會“早死”?因為融資成本太高,利息負擔重。再加上融資不易,尤其是在經濟形勢不好時,想借錢的借不著,許多民營企業的資金鏈斷了,維持不下去了。這不是“早死”嗎?正因為如此,中國的實體經濟,尤其是制造業,真正能實現自主創新的仍然很少,大部分還是依賴外國的技術,這也導致我國實體經濟雖然在數量上有了大幅提升,質量上卻仍和世界要求有著相當大的距離。

環球人物雜志:您認為房地產業又該如何健康發展?

厲以寧:我不主張搞限購令,它其實是對老百姓購房需求的壓制。等孩子們長大了、成家了,原來的房子住不下了,能不讓他買嗎?另外,每個公民都有購買房屋的權利,因此也不能有地域歧視。我建議,將限購改成限售。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學習新加坡的經驗:買房之后轉賣的,賣得越早,交的稅越高,如一年內轉賣,要按房價的16%繳稅,第二年降低為12%。

此外,還應當像政府採購方式一樣實行招標建房制。這就是說,地方政府先撥出一塊土地准備用於建設平價出售或廉價出租的居民樓,確定每畝土地價格,同時公布技術標准和房屋質量。開發商都來投標。在同等技術標准和質量條件下,誰報價(每平方米房屋售價或租金多少)最低就中標。如果交工日期延誤,質量不合格,或另收附加費等,皆重罰。這就能避免地價越炒越高,房價也越抬越高的情況發生。

環球人物雜志:中國的改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您認為評價改革是否成功的標准是什麼?您認為改革開放35年來,哪些改革是最成功的?

厲以寧:我的評價標准是,改革是否具有不可逆轉性。至於最成功的改革,我認為有三個:一是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二是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証券市場﹔三是民營經濟的興起。這三塊大石頭投進水裡,濺起了層層波浪,從此,中國的經濟再也不能平靜下去。

分享到:
(責編:袁勃)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