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
虛化“問題”到直面是進步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認為,中央2010年對重慶的巡視,是在重慶“打黑”的背景下。應該出於這一原因,《重慶日報》的報道涉及了巡視查出的問題。當地黨報從原來的重點談成績、虛化“問題”,到本次輕成績、重點“曝光”問題,“是一個積極信號,顯示出直面問題的勇氣,整改問題的決心和力度”。
他認為,當前的整治“四風”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出現上述變化的主要原因。
影響 服刑貪官給巡視組寫舉報信
“中央巡視組下來抓‘老虎’。”本輪中央巡視開始時,以此為標題的帖子,出現在多個被巡視地區的網站上。
6月30日,中央第四巡視組進駐內蒙古僅20多天,中紀委証實,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王素毅涉嫌嚴重違紀,正接受調查。
雖然官方消息並未提及,“王素毅落馬”是否與巡視組有關?但坊間結合中央巡視組的既往成績,如發現陳良宇案、侯伍杰案、黃瑤案、宋勇案等高官貪腐線索,仍將王素毅與中央巡視組“聯系”在一起。
據媒體公開報道,一些地區官場因此震動。例如,江西,官場上下就感到了無形的壓力。高檔餐飲場所生意冷清。
“百姓都希望中央巡視組待的時間越長越好。”王強說,巡視組進駐江西僅一周,就傳出江西省交通運輸廳黨委委員、副廳長許潤龍涉嫌嚴重違紀被調查的消息,“這確實讓一些人很緊張,速度太快了,表明來之前,巡視組就掌握了不少線索”。
此前中央巡視組抵達地方時,都曾出現百姓排隊等候的場景。本輪巡視同樣如此,江西、內蒙古等地,有的百姓凌晨3點出發,坐著長途汽車,趕往巡視組位於省會的駐地﹔有的排隊等候一夜,就為領到一張《來訪登記表》。
今年7月24日,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張本平做客人民網“反腐倡廉在線訪談”時說,本輪巡視,群眾反映問題的熱情很高,巡視組每天都收到大量的來電、來信。但大多是反映群眾利益訴求的,部分是反映涉訴涉法問題,直接反映被巡視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問題的不多。
張本平強調說,本輪巡視強化觀念,“有重大問題發現不了就是失職、發現了沒有如實報告就是瀆職”。
據了解,為了獲得更多線索,一些服刑的落馬官員,也被中央巡視組列為“線索源”。據《中國經濟周刊》報道,去年因受賄被判入獄的江西省於都縣原縣委書記胡健勇,曾在獄中寫舉報材料。接到他的舉報材料后,中央巡視組提審了他。
7個巡視組通報巡視情況時,均以相同一句話收尾,“一些領導干部的問題線索,已轉中紀委、中組部處理”。
【點評】
巡視效果應比以往更明顯
“這說明,這次巡視,中央又掌握了很多貪腐確切線索。”竹立家認為,十八大以來,中央反腐力度超過以往,加之本輪巡視的人員配備也比以往有所加強,巡視效果應該比以往更明顯。
前瞻 巡視制度應該覆蓋到市縣級
今年是中國建立中央巡視制度的第十個年頭。2003年8月,中央巡視組正式成立。運行10年后,今年8月27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提“改革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進中央和省區市巡視制度”。
中央巡視制度下一步該如何改進?10年運轉發現了哪些問題?
北航廉政研究中心主任任建明說,中央巡視制度是紀檢體制改革的一部分。10年前之所以設置中央巡視制度,是當時紀檢雙重領導體制的前提下,割斷監督者與被監督者的利害關系,破解“同體監督”的問題。我國地方紀檢部門隸屬於同級黨委,易引發“看得見的管不著,管得著的看不見”問題。
對於當初的制度設計,李永忠解讀稱,“部長與省委書記相比,省委書記的確更需要監督。用巡視來監督省委書記”。
任建明認為,目前,紀檢體制仍存在同體監督的難題,因此亟待進一步改進巡視制度。“比如,如果有些嚴重問題沒有發現,巡視組是否也要擔責?巡視報告能否在一定范圍內公開?這些最好能在法規中明確”。
李永忠認為,今后,巡視機構空間、地域的覆蓋面會更大,“現在的巡視組只是中央和省(區市)兩級,如何有效地覆蓋到市及縣,是巡視組要破解的一個難題。在時間上,要把目前臨時性的巡視,和定點巡視結合起來,而不是過好幾年才輪到一個省去巡視一次”。
曾為民工維權、在網上持續實名公開批評一名縣委書記的湖南省紀委預防腐敗室副主任陸群認為,改進巡視制度的重點在於,如何增強發現問題的能力?
陸群表示,增強發現問題的能力,巡視必須機動靈活,“你一定期,哪怕周期再短,基層都有能掌握你的規律。一旦掌握規律,造假、掩蓋的問題就會出現”。
7月做客人民網時,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綜合處處長彭陽春提出了同樣的想法。他說,今后五年巡視的主要任務是“發現問題、形成震懾作用”。
為此,中央巡視組實行“三個不固定”:巡視組組長不固定,現已建立中央巡視組組長庫,人選都是省部級正職,既有剛離開領導工作崗位的,也有現職的,每一輪巡視前,根據具體情況從組長庫中,確定組長人選,一次一授權,並實行嚴格的回避制度﹔巡視的地區和單位不固定,這次可能是地方,下次可能是企業或事業單位﹔巡視組與巡視對象的關系不固定,不再有過去的地方巡視組、企業巡視組、金融巡視組之分。
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流程
巡視目的
加強黨內監督。中央巡視組要當好黨中央的“千裡眼”,找出“老虎”和“蒼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