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傷住院的工人王啟紅向記者出示平日上班所戴的薄型乳膠手套。記者 龔瑜攝
8月31日10時50分左右,位於上海市寶山區豐翔路1258號的翁牌冷藏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翁牌公司”)發生液氨泄漏事故。截至目前,事故已造成15人死亡、25人受傷。
這一重大事故發生在全國安全生產大檢查期間。
此前的6月3日,吉林省德惠市寶源豐禽業有限公司因電氣線路短路發生火災,導致氨設備和氨管道發生物理爆炸,大量氨氣泄漏,介入了燃燒,造成121死76傷。
6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迅速開展全國安全生產大檢查,全面排查治理安全生產隱患,做到不留死角、不走過場,對查出的問題實行“零容忍”,列出清單、限期整改,並公布檢查結果。
隨后,國務院安委會安全生產大檢查第十三綜合督查組赴上海督查,並公布舉報電話和郵箱,在7月15日至9月15日期間,接受社會各界對安全生產隱患和各類違法行為的舉報。
據上海政府網站消息,上海市寶山區有關部門6月先后進行了安全生產專項檢查和消防安全大檢查。但這些檢查為何未能避免悲劇再度發生?
隱患重重,為何檢查未能發現?
翁牌公司成立於2006年,主要從事冷凍冷藏加工、冷凍產品倉儲、冷凍產品配送等業務。據初步估算,翁牌公司冷凍系統一次充裝液氨量86噸左右。
目前,上海市安全監管局已會同相關部門組成事故調查組,經查,初步認定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該公司生產廠房內液氨管路系統管帽脫落,引起液氨泄漏,導致企業操作人員傷亡。調查仍在進行,涉事企業尚未恢復生產。
上海安監局日前發布的消息稱,事故加工車間涉嫌違規建設。此外,該企業在主體建筑竣工驗收后,違規建設加工車間,佔用消防通道,並涉嫌違規設計、違規施工、違規生產。
國家商用制冷設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常務副主任劉小朋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雖然國家沒有強制規定,但業界操作時一般主張加工車間離冷庫保持一定距離,氨管不能進入人員密集的加工車間,要想把冷庫裡的氨引進入車間,需要利用冷媒介質等方式進行二次交換。
他表示,安監部門此前的檢查不夠專業,也有一定責任,不過安監部門在例行檢查時一般隻會對企業報備的場所檢查。
“從危險化學品准入到制冷設備工程設計和施工等各個環節來看,國家對整個冷凍冷藏行業的監管存在漏洞。”劉小朋說。
液氨,是一種無色液體,有強烈刺激性氣味,具有腐蝕性且容易揮發。由於效果好,污染小,且價格相對低廉,在工業尤其是冷藏行業應用廣泛。但由於腐蝕性強,如果不加強檢查維護,容易使檢測設備失效、封閉性能喪失。因此,液氨系統在設備建設、生產、管理上必須嚴格遵守規定。
華東理工大學安全工程咨詢中心主任喬建江此前曾表示,設備老化,以及維護保養的缺位,是導致事故發生的可能原因。液氨腐蝕性強,且需要高壓輸送,如果用一般的金屬管帽進行封閉,從化工工藝安全方面來講,的確存在隱患。
根據國家《危險化學品安全使用許可証實施辦法》的規定,對液氨年使用量360噸以上且符合相關條件的使用企業頒發安全使用許可証,翁牌公司未獲安監部門頒發的危險化學品使用資質。
據悉,目前納入危險化學品監管的包括生產、經營、儲存單位,但對於危險化學品的使用單位,還沒有納入監管(發放危化品使用証)。而恰恰是使用單位,成了游離於監管外的事故“多發區”。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靜康也曾表示,液氨泄漏事故頻發,相關企業普遍存在監控不夠嚴格的問題。盡管此次上海液氨泄漏事故的發生原因尚待進一步明確,但事故原本可以避免。
6月3日吉林寶源豐禽業公司發生特大液氨爆炸燃燒事故后,包括寶山區在內的上海多個區縣都曾對轄區內的液氨制冷企業進行過突擊大檢查。
據上海政府網消息,6月4日,寶山區安全監管局對轄區內液氨制冷企業開展了一次全面、深入的安全生產專項檢查,防止類似群死群傷惡性事故發生。
在此次專項檢查中,寶山區安監局曾提出三點要求:一是氨氣具有腐蝕性,容易揮發,各單位必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嚴格落實檢查制度和各項安全防范措施,及時發現並消除各類隱患﹔二是要加強對滅火器、噴霧稀釋系統、應急照明燈、消火栓等設施、器材的維修保養,確保能正常使用,遇到問題能有效處置﹔三是要結合場所自身實際,制定、完善事故應急預案,並組織員工進行演練,確保一旦發生事故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防止人員傷亡。
據悉,6月中旬,寶山區又開展了一次消防安全大檢查,實地檢查翁牌冷庫、華江油庫等重點單位、重點部位消防安全。
兩次檢查,卻依然沒有阻止事故發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