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沒有進行安全培訓為何也未檢查出
上海安監局日前發布的消息還稱,翁牌公司招用未經培訓的人員組織生產。
此次傷員送治的大場醫院距離廠區最近,10名傷勢較輕微的傷員已經在這裡住了5天。
唐艷說,自己真是撿了一條命。她所在的宿舍共8人,除了她和一位姐妹臨時被叫去上夜班,其余6人事發時都在車間上白班,其中3人死亡,3人重傷。“要是我也在白班,肯定出不來了。”
根據上海市衛生計生委的消息,25名受傷人員經過積極有效救治,目前生命體征均為平穩。
寶山區的大場醫院透露,現在院內患者共10名(9女1男),入院時主要症狀多為胸悶、氣急、咽部不適、頭暈等。院方第一時間組織開展救治,主要通過化痰、舒緩氣道和補液支持等方法幫助患者。目前病人症狀明顯改善,僅個別患者仍然咽部不適,是否留有后遺症還不能確定。
唐艷是連雲港人,8月15日剛被招工到上海,和她一起在翁牌公司打工的還有幾十個老鄉,包括她的兒子、侄女、同村的幾位嬸嬸和姐妹。
當初工廠領班來招工的時候,開出的條件是,每小時按9元5角計酬,每月保底工資2600元。
至於工作時間,隻說是“最多連續干14∼15個小時,活多活少,干完為止。”工作就是稱重,按670∼680克一盤的分量裝盤,過單凍機,魚蝦上凍之后包裝裝箱。
“結果,沒想到工作這麼累。”唐艷回憶,有一個老鄉最長一次連續干了27個半小時,自己最久的一班則是24個小時。
“什麼是液氨,我不懂,有啥危險,也不知道。”唐艷的同鄉王啟紅表示,他們一批人入廠以來沒有接受過任何安全培訓。
事發時,不少工人都自稱處於不知曉的狀態,甚至還有工人冒險沖進車間要搶救自己的親人。
“企業用液氨做冷卻劑,工人在車間操作,等於和猛虎共處,非常危險。”有業內人士指出,根據法律規定,對所有接觸液氨的工人,必須進行安全培訓和應急演練。但是事發企業卻在招聘工作人員時未開展任何培訓。
“廠子裡也不發手套和口罩。”王啟紅和唐艷都表示,平時工作戴的手套都是自己掏錢從工廠小賣部裡買的,一元一副。因為需求量較大,后來廠裡就批發了一些,以每雙0.5元的價格賣給工人。
王啟紅從包裡掏出一副備用手套,很輕薄,經不起尖銳物品的刮磨。“手套不耐用,平均一天要用掉兩三副。”
至於其他安全保護措施,隻有廠裡發放的工作服和靴子。“上廁所回來以后就直接上流水線操作,也沒啥消毒的地方。夜班的時候,餓了就一手拿個包子吃著,另一隻手繼續干。”
“本來簽了兩個月的合同,現在已經沒法干下去了。隻希望廠裡能給個說法,給點補償。”王啟紅表示。
9月4日,與王啟紅同一病房的9名工友,作為代表前往附近一家賓館開會,與廠方商量善后事宜。
“撿了條命,能平平安安回家就好了。”唐艷的想法很簡單。她沒讓丈夫來探望,但丈夫每天都打電話催她回老家,讓她別去打工了,安心待在家裡。
不過,外出打工似乎是擺在他們面前不多的出路。來上海之前,王啟紅和唐艷等一批同鄉在武漢打臨時工,隻有兩三個月活干,結束后換一個地方繼續干。
“我們一家四口隻有一畝二分地,包給別人種點小麥和水稻。但即使自己種,也不夠開銷的。” 如今,唐艷一家四口分別在上海、連雲港和蘇州三個城市打工,在一個地方打完一工,換一個地方,這已經成為他們習以為常、並依賴的生存方式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