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兩次檢查為何未避免上海液氨泄漏事故【3】

2013年09月11日10:21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兩次檢查為何未避免上海液氨泄漏事故

  安全生產大檢查如何避免形式主義

  此次事故是繼吉林寶源豐禽業公司特別重大火災事故后,國內冷藏行業發生的又一起損失慘重、社會影響巨大的生產安全事故。事故發生后,上海市部署對使用液氨的生產經營單位開展安全大檢查。與此同時,山東濟寧等其他地方也緊急部署安全生產大檢查,要求採取企業自查、執法檢查和政府督查相結合的方式,並對重點企業進行抽查。

  一位自稱“12年化學一線工作者”的人士曾指出,“如果這個廠子制冷車間的安檢員能夠按照規定定期巡視,這場慘劇根本不會發生。”更有網友表示,液氨制冷顯然需要更嚴格的安全監控與監管,這背后的企業安全成本投入、社會監管成本投入絕不能被忽略。要嚴防悲劇重演,不僅要嚴查“管帽”,也要讓“官帽”早為安全擔責。

  來自山西的一位企業生產安全負責人段克仁曾多次為職工講解生產安全知識,是一位注冊“安全工程師”。他曾撰文指出,運用好安全檢查對防止事故的發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在現實中,許多安全檢查並未收到實效。之所以沒用,原因多種多樣,首先是檢查人員不專業,缺乏應有的安全技術知識,不知道隱患藏在何處,問題來自何方﹔其次是責任心不強,每到一處走馬觀花、敷衍塞責,不能按要求認真行事﹔再有就是對查出的問題缺少解決的辦怯,被查者拒不整改時也沒有什麼措施。這樣,安全檢查自然有名無實,難以見效。

  他認為,要使檢查收到實效,重要的是要鏟除形式主義。

  對於安全生產隱患,需要早發現、嚴治理,更需要鞏固治理成果。上海於去年年底出台的《上海市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辦法》明確建立“挂牌”督辦制度,從源頭上“一查到底”。

  如何才能讓檢查保持專業水准,如何避免形式主義?

  華北科技學院是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惟一直屬的普通高等學校,該校從事安全社會學研究的顏燁教授表示,類似於上海液氨泄漏事故的頻繁發生,大體不外乎宏觀、中觀、微觀層面原因:從宏觀上看,中國目前處於工業化中期發展階段,經濟社會加速發展使得具有高利潤的高危行業都有可能進一步增多,超能、加班生產,工人勞累疲乏、設備設施過度老化等問題都會釀出很多事故﹔從中觀層面看,政府安監制度缺失、執法不嚴、企業內部管理不善等,也是事故多發的原因﹔從微觀角度看,主要還是現場管理不到位、員工安全思想麻痺等。

  顏燁表示:“此次事發單位在兩次安全生產檢查並列為重點監察單位之后,還照樣發生重大事故,說明安全檢查本身不到位、走過場,安全整改不重視、不及時。”

  對於安全隱患的檢查和整改,首先,相關人員安全意識必須強化,尤其要對安全隱患高度重視,拉網式排查必不可少。其次,在政府採取行政執法監督檢查的同時,必須將專業技術性安全檢查放在重要位置。再次,任何企業都不應該在檢查過后就萬事大吉,或是期待僥幸過關,或是對查處的隱患不及時整改到位。最后,要將自查與他查、定期檢查與不定期檢查等方式結合起來,因為自查或他查都有可能疏忽細小隱患的存在。當然,過多過繁的檢查也可能會誘發“安全麻痺症”。

  顏燁強調,安全生產大檢查不僅僅是政府執法人員的檢查,還須配備相關專業技術人員,這方面政府應該引起高度重視,亟需培養一大批專、兼職安監技術人員。否則,這類安全檢查就是到企業走馬觀花,查查制度文件,看看面上生產環境,只是留個大體印象而已,很難觸及真正的安全隱患。

  此外,還必須強化工會、社會組織等對安全生產的監督。企業內部的工會需要站在工人一邊進行強有力的安全維權,如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對於安全條件欠缺、隱患整改不力的,可以帶領工人抵制開工生產。這樣真正形成“政府-企業-工人(工會)或社會”的安全維權“鐵三角”,即以合理的“安全結構”體系促成“安全民主”。(記者 龔瑜)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