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基在上海【3】--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

朱?基在上海【3】

——讀《朱?基上海講話實錄》

為民

2013年08月16日03: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朱?基在上海

  二、深化企業改革,發展上海經濟

  搞活國營企業。面對上海地方國營企業生產下降、效益滑坡的困境,朱?基同志尖銳地指出,由於實行了幾十年的計劃經濟體制,上海的企業養成了吃“皇糧”的依賴思想,在轉向商品經濟的過程中缺乏競爭意識。他認為,首先要轉變觀念,“一定要從產品經濟觀念轉到商品經濟觀念”,“一定要把內向型經營思想轉到外向型經營思想”。“現在我們的方向是國家調控市場、市場引導企業”,要讓企業自己到市場中去游泳。為此,他主張引入競爭機制,深化企業改革,著力改善企業運行的內外部環境。在企業內部,推行承包經營責任制和廠長招標﹔在企業外部,推行簡政放權,把市政府各委辦局的權力下放給區縣、下放到企業。他提出,廠長招標以后,接著要進行企業內部競爭機制的改革,隻有這樣,才能把職工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真正使企業自負盈虧,提高經濟效益。

  大力加強質量管理。朱?基同志反復強調:質量是生命,質量是效益,如果不能保証質量,任何高指標都應該予以拒絕。他虛心向德國專家威爾納·格裡希求教,並請格裡希為上海1200多名大中型企業的廠長、經理做質量管理方面的報告。朱?基同志在報告會上強調:“廠長一定要有質量意識。看不到質量是上海的生命、沒有這種高度質量意識的人不能當廠長。”他一再提出上海不能盲目跟風漲價,要充分發揮上海的科技優勢和人才優勢,加強技術開發,搞新產品、新品種,走優質優價的路子。為此,上海市重點進行了“桑塔納”轎車及其配套國產化、上海貝爾公司程控電話交換機及其配套元器件國產化等14個項目的攻關。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針對上海工業原材料缺乏、價格上漲的困難,朱?基同志一方面抓原材料工業建設,決定重點投資建設了冷軋薄板、30萬噸乙烯工程等項目﹔另一方面對紡織、冶金等傳統行業進行調整,同時發展技術密集型的,高技術、深加工、精加工和成龍配套的新興產業。他把工業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概括為兩句話:一是“金蟬脫殼”,二是“返老還童”。“金蟬脫殼”,就是浦西的工業不能再鋪新攤子,要適當收縮、“減肥”,要用“壯士斷腕”的精神,下決心關掉一批虧損企業,有的要經過技術改造后搬到浦東去。“返老還童”,就是傳統工業要逐步更新,把老的甩掉一點,使工業年輕化。朱?基同志關於產業結構調整的思路和舉措,使上海市在轉型發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推動金融業開放與發展。朱?基同志十分重視金融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他剛到上海工作后和銀行系統同志座談時就指出:“沒有銀行的配合和支持,是很難辦成事的,將來的趨勢是小財政、大銀行。金融不搞活,上海就沒有希望。”他邀請國內外金融專家研討上海金融業發展和開放問題,指出:“搞外向型經濟,沒有金融做后盾,怎麼搞?”“搞活金融是開發浦東的最重要條件”。在朱?基同志領導下,上海積極引進外資銀行和外資保險公司,擴大金融對外開放,並於1990年12月開設了上海証券交易所。朱?基同志提出,上海第三產業的發展,要很好地規劃一下。首先要把上海變成商業中心,二是外貿中心,三是金融中心。他的這些思路,后來成為上海總體發展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分享到:
(責編:潘旭海)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