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關注二代証缺陷:丟人可以 千萬別丟身份証--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央視關注二代証缺陷:丟人可以 千萬別丟身份証

2013年08月15日07:29    來源:CCTV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央視關注二代証缺陷:丟人可以 千萬別丟身份証

  《新聞1+1》2013年8月14日完成台本

  ——你可千萬別把身份証丟了!

  主持人 白岩鬆: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

  今天我聽到了身邊人創造了一個帶有吐槽性質的名言,“丟人可以,千萬別丟身份証”。為什麼話要這麼說呢?因為現在我們的二代身份証上所存在的缺陷以及相關的漏洞,使得假如我們要是丟了身份証的話,就非常有可能被人家利用。比如你去銀行辦理相關的業務,人家銀行告訴你,你?不可能,你欠我們這兒48萬塊錢貸款還沒還呢。啊?我什麼時候欠過你48萬塊錢?沒錯,查一下,就是你。原來是他的身份証丟了,被別人冒用,然后貸款了48萬。假如您遇到這種事,您會怎麼樣呢?所以今天我們的節目得來一起探討並且提醒您,起碼在目前,千萬您可別丟身份証。

  (播放短片)

  解說:

  今天,在公安部一間小會議廳內會集了十多位公安部各級領導,以及曾參與二代身份証研發的專家學者們。在他們的對面,端坐著十多位來自國內各大媒體的記者。這些記者有很多是匆匆趕到現場的,因為今天上午他們才接到公安部有關這次交流會的通知。而公安部之所以如此匆忙地舉辦這場交流會,是基於新華社昨天一天二代身份証帶來天大危險的報道。

  文章稱,二代身份証存在挂失后無法注銷等天生缺陷,以及互聯網上存在遺失被盜身份証被非法買賣等問題。這一新聞被報出后,立刻引發軒然大波。媒體紛紛質疑,二代身份証本不該存在先天缺陷,並呼吁公安部盡快彌補。

  針對質疑聲浪,昨天公安部在新華社文章刊發后,便第一時間通過新華社進行回應,而今天又再度邀請媒體進行交流。而公眾關心的問題,當然是二代身份証挂失后到底能不能注銷,如果二代身份証不能注銷,究竟算不算是先天缺陷。對此,曾參與二代身份証研發的清華大學微電子研究所研究員葛元慶作出了解答。

  葛元慶 清華大學微電子研究所研究員:

  這樣的注銷功能實際上在公安系統是有的,當一個公民說我的身份証丟失了,丟失了以后,到公安部去補一個証,公安的系統裡頭,一定會有這個証件的補証記錄。發証的日期就跟第一張領証的日期不一樣,這個信息只是寫到了新証裡頭,我丟的那個舊証,還是存在原來的舊的信息。

  解說:

  葛元慶稱,公安系統中實際存在二代身份証的注銷信息,那麼這樣的信息為何不能同手機和銀行卡一樣,傳導到二代身份証上呢?葛元慶稱首先是技術上不可行。

  葛元慶:

  因為身份証無線的技術、感應識別的技術,是十公分近距離的技術,而且身份証上面的芯片是被動芯片,不像咱們手機,能跟基站去做遠距離通訊。

  解說:

  那麼公眾自然要問,既然如此,為何不能將二代身份証現有的近距離技術,拓展到可遠程改寫,從而在挂失后及時對其進行注銷呢?

  葛元慶:

  我們從技術上是可以有這種遠程技術的,但是做証件就不合適。為什麼呢?因為如果一個証件,能夠遠距離被人去改寫,我們可以想象,証件的安全保証怎麼保証?另外一個,能夠被遠距離去改寫,一定能夠被遠距離去識別,那好,很快就引申了,大家的陰私都沒有了。所有的持証人,在哪都可以被這個系統知道,証件沒有這樣的証件技術,世界上也沒有。

  主持人:

  出於對証件安全和隱私權的保護,成為了二代身份証不能實施遠程改寫的原因,因此身份証無法再丟失后進行注銷。那麼我們又該怎麼防范身份証丟失后帶來的冒用風險呢?葛元慶表示,重在用証單位履行人証一致性的核對職責。

  葛元慶:

  我覺得這個照片看,已經能夠把大部分的能給看清了,像機場,這個執行得比較好,他們能發現冒用的情況。如果說真的碰到極個別的情況,就是長得像的時候,在這個有疑問的時候,可以通過假如說存在網絡,可以通過網絡去訪問公安人口數據庫,以后如果公安建立好了身份証的挂失系統,你也可以查詢到。

  解說:

  然而葛元慶表示,目前用証單位對人証一致性核對不利,甚至不履行,才是冒用身份証現象屢禁不止的症結。

  主持人:

  今天看相關的這些材料,我把第二代身份証所給我們帶來的這些麻煩,它背后存在的問題我給總結了一下,我覺得主要體現在三方面。從出生的角度來看,技術上存在缺陷,而在使用的過程中,你會感受到制度與管理上有很多的漏洞,包括金融系統,包括很多要用到身份証的地方,它的漏洞太多。而在懲治方面,比如有人冒用了身份証,進行了違法犯罪,對相關犯罪的處罰力度太小,罰200塊錢、1000塊錢以下,200塊錢以上,您覺得這種處罰力度能夠震懾住打算以此來牟利的那群人嗎?所以針對出生、使用、懲治這三個方面都存在問題,接下來我們怎麼樣去解決?會不會現在的一些方法只是治標,能不能回到治本上,從技術的角度、從它一出生,就把這個缺陷徹底給去取消掉呢?

  接下來我們馬上要連線權威人物,公安部治安管理局的居民身分証管理處處長甄志剛。甄處長你好。

  甄志剛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居民身分証管理處處長:

  主持人好。

  主持人:

  我想今天你們一定也是焦頭爛額,所有的媒體也都在關注這方面的內容,因為它給每個人有關。剛才專家談得太專業,還是想再問您一下,難道我們不能從技術的層面上做到注銷之后就真的注銷,別人無法再使了嗎?大家會覺覺得神舟都已經到十號了,都上天了,這個技術方面我們做不到嗎?

  甄志剛:

  這個問題是這樣的,說起這個注銷或者挂失,大家很自然地會想到銀行卡或者手機卡。但是這裡邊,身份証和銀行卡、手機卡有一個根本的區別,就是它使用的環境不同。身份証是在一個開放的環境中離線使用的,它不依賴於網絡環境,身份証使用的環境也不可能什麼地方都滿足於這個網絡環境。而銀行卡、手機卡,它是在一個封閉的系統中在線使用的,就是跟你所有的銀行卡刷卡一樣,它都在銀行系統裡面,所有的手機卡都是在移動或者連通的系統裡面。這個身份証不能像銀行卡一樣,隨時去挂失停用的根本原因。但是如果說你非要,比如說剛才葛老師也講了,你非要去實現,那你將來帶來的問題就會比現在出的問題可能還要巨大。

  另外,現在有可能質疑身份証不能隨時挂失或者注銷,它最主要的擔心是什麼,是丟失的身份証被不法分子冒用,但是身份証被冒用的關鍵不在証件本身,而是相關的用証單位,它沒有認真地履行,就是須審核的人和証是不是一致的責任。通俗講,就是你拿身份証去辦事,他根本不看你拿的是不是你本人的証件,謝謝主持人。

  主持人:

  接下來我們要關注公安部的兩條措施,我相信相當多的人,還是覺得在這樣一個高科技的時代,能不能換一個思路,哪怕用未來有可能存在的這種技術,包括我們去換一個思路,用技術上去解決它。但是在這個,剛才您也進行了相關的解釋,我們關注公安部的措施兩條:第一個推進年初開始啟動的居民身分証登記指紋信息工作,加一個密,加一個識別系統。第二個,對用証單位負有核對人、証一致性的責任,確認無誤后方可為持証人辦理相關業務,用証單位不履行人、証一致性核對責任,導致居民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也就是說在使用方面,如果你制造了和存在相當多的漏洞,要受到懲治。您覺得這兩條舉措,為減少大家的擔心能提供多大的保障?

  甄志剛:

  是這樣,主持人,居民身分証,剛剛您提到登記指紋信息,登記指紋信息以后,它能進一步增強証件的防偽性能。而且最重要的是相關的使用証件的單位,它可以通過一個數據,來快速准確地實現人、証一致性的認定,這樣就可以有效地防范丟失被盜的身份証被他人冒用。

  但是主持人,這裡有一個重要的前提,還是說你相關使用証件的單位,必須認真地履行人、証一致性審核的責任,這個身份証登記指紋信息以后,給相關部門的驗証提供了一個更好的條件,但是如果這個相關的單位它還是不履行審核責任,我們就是把指紋、虹膜、DNA,我們能想到的都加到身份証裡面去,也沒有辦法解決丟失被盜身份証被冒用的問題。

  主持人:

  甄處長,最后我還是要問一個問題,其實大家覺得如果指紋識別的這一套系統,為大家會搭起一個新的安全網,但是現在推進的速度太慢,有沒有可能受這兩天媒體高度關注,社會高度關注,我們會在這方面的工作提速?

  甄志剛:

  這樣主持人,從今年初,公安部已經部署各地公安機關開始身份証登記指紋信息工作。目前,全國已經有16000多個派出所啟動工作了。我們也會進一步地推進,進一步地加強指導,推進這項工作。到今年年底,就是身份証登記指紋信息工作將在全國全面鋪開。

分享到: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