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既浪漫又令人畏懼”
從小生活在湖南汨羅一個小山村的彭建波兒時對大海的印象全部來自於電影。高考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當時的大連海運學院船舶駕駛專業后,他的人生從此改變。
“學這個專業的人都是對大海滿懷憧憬的。”彭建波笑著說,當時全班30多名同學都想當船長。1988年畢業后,彭建波被分到了當時的廣州救撈局。“在2003年救撈體制改革之前,我們主要以營運為主,幾乎跑遍了全球。”
性格沉穩的彭建波內心柔情似水。他喜歡一個人靜靜地欣賞大海的美景,有機會就會看日出日落,在甲板上撿飛魚,觀察懶洋洋的海獅。浪漫,是彭建波對大海的第一印象。
“這只是大海的表面。”已經在船上待了26年的彭建波對大海滿懷敬畏之心,“海可以容納一切,也可以吞噬一切。一次台風足以席卷方圓幾十海裡甚至幾百海裡的船舶。”
每個船員剛上船的前3個月是最難熬的,搖晃的船隻、轟鳴的機器聲、濃厚的油漆味,讓船員在生理上飽受折磨。7月22日和23日,記者在南海救116輪上體驗了兩夜,幾乎無眠。“這才剛開始,每個船員每年至少得工作8個月,真正考驗船員的是枯燥和乏味的心理折磨,你隻能去適應它。”彭建波說。
去年剛從寧波大學船舶技術專業畢業的沈小龍至今也沒有完全適應船上的生活。“台風來的時候,很害怕。船瘋狂地搖晃,感覺世界末日即將來臨。”沈小龍回憶說,“吐到最后連黃膽水都吐出來了,吐完了還得吃東西,保持體能。吃完了還得再吐。”
“年輕人現在不覺得,像我們年紀大點的,已經習慣了船上的生活,在船上不覺得晃,到岸上反而覺得晃了。”彭建波笑著說,“休假回家時,在寧靜的村庄裡聽不到嘈雜的機器聲反而睡不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