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門“代言人”可統一解答
觀點
劉桓稱,現在政府信息公開確實存在偏重於單向公開的問題,還應進一步暢通雙向溝通渠道。除被質疑部門出面答疑外,還應考慮健全答疑的整體體系。如公車問題,中央各部門公車審批很大的權限集中在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面對公車數據前后年度嚴重“對不上”情況時,該部門可考慮作為相關部門“代言人”,統一給予官方解答。
焦點4·未公開
部分機構改革單位未晒決算信息
今年國家機構改革后鐵道部不再保留,而在此輪信息公開過程中,原鐵道部2012年度決算信息目前仍是謎。
外交部等一些涉密部門和此前一樣也沒有公布決算和三公等信息。包括中國僑聯和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等個別部門,今年還有些單位隻公布了2012年度的三公信息,而沒有公布部門決算的整體信息。
觀點
未公開部門應擇機公布
劉桓認為,因機構改革,不排除有關資金重新劃轉、分配等情況。因此,涉及相關部門的2012年度決算信息,可能還需重新調整核對數據。原鐵道部的決算信息可另行公布。
對於涉密單位拒公開問題,劉桓提出,考慮到一些發達國家也不會公開自身涉密部門的詳細信息,出於國家安全考慮,這些部門不公開相關信息確實有一定道理。不過涉密部門可考慮公開一些不涉密信息,或隻公布粗略框架,以滿足公眾合理的知情權。
對於個別單位沒有公布決算整體信息,他認為有關部門需進行解釋,是否有特殊原因,或其決算信息已包含在其他相關部門信息之內。
名詞解釋·結轉結余資金
結轉資金是指當年支出預算已執行但尚未完成,或因故未執行,下年需按原用途繼續使用的財政撥款資金。結余資金是指支出預算工作目標已完成,或由於受政策變化、計劃調整等因素影響工作終止,當年剩余的財政撥款資金。按照國家規定,結轉資金原則上都是不得調整用途的,結余資金在統籌用於編制以后年度部門預算之前,原則上也是不得動用的。這些,都是為了保障預算項目運行的持續性。
京華時報記者趙鵬 商西 李秋萌 黃海蕾實習生樊瑞
(京華時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