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當生態責任 共繪美麗中國--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

擔當生態責任 共繪美麗中國

——貴州茅台的綠色生態實踐

池 邑 吉銳泉

2013年07月21日03:33    來源: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茅台綠色廠區一角。 

  吉 瑞攝

  赤水河畔,茅台酒廠展新顏。

  仇國鈺攝

  7月19日至21日,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3年年會在貴陽舉行,該屆論壇年會的主題是“建設生態文明——綠色變革與轉型”。這個已經成功舉辦過四屆的生態文明主題論壇,今年首次上升為國家級論壇。本屆年會邀請了諸多頗具影響力的國際政要、專家、學者、國際組織負責人、企業家和媒體嘉賓出席,規模大大超過往屆論壇年會。

  生態文明被認為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新階段,是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當前,我們在生態系統和建設方面面臨嚴峻挑戰,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刻不容緩。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布局,強調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全過程和各方面。這深刻反映了中國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態度和決心,可以說,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夢”宏大詩篇的題中應有之義。本屆年會正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為探究綠色變革與轉型而舉行的。

  在生態文明建設尤其是綠色變革與轉型的過程中,中國企業扮演著重要角色,理應為推動綠色發展、構建美麗中國積極履行生態責任。作為貴州省典型的企業代表,貴州茅台集團在綠色發展和生態建設方面有其獨到的見解,在產業轉型、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等方面有其獨具特色的舉措,茅台的綠色生態實踐正成為本屆年會一個受關注的話題。

  積極探索

  推進生態建設

  本屆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年會共設置了綠色發展和產業轉型、和諧社會和包容性發展、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生態文化和價值取向等四大板塊,將40余個有關人類環保和綠色經濟的議題納入其中。這四大板塊的議題與茅台的綠色實踐有著極高關聯度。

  茅台的技改擴能反映了集團產業轉型、綠色增長的態度﹔茅台的固廢循環利用恰恰是綠色發展、節能減排最見成效的措施﹔茅台的廠區環境治理以及宏大的赤水河生態保護規劃,反映了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的要義,也是其對和諧、包容性發展的詮釋。“綠色茅台”理念以及集團肩負的生態責任,反映的是茅台對生態文明的價值取向,也是茅台獨有的生態文化。

  早在本世紀初,茅台集團就提出了“綠色茅台”理念,並投入大量資金用於廠區環境治理,逐步實現了污染物的達標排放,還投入巨資推進茅台鎮環境整治工程。此外,在技改擴能中,茅台集團堅持環保先行,尤其是在建設循環經濟園區方面體現了茅台的環保態度。

  據了解,隨著茅台集團老廠區技改和技改擴能項目的實施,預計到2015年茅台酒產量將達到4.5萬噸以上,系列白酒產量將達到6萬噸以上。與此同時,酒糟生產量也將大為增加。

  2009年,為解決酒糟隨著白酒產量增長而增加的困境,茅台集團耗資近10億元,啟動了一項工程:建設茅台循環經濟二合園區301廠。3年后,茅台集團在採取資源化處理方式——將園區酒糟轉化為蛋白飼料的基礎上,又投資60多億元,啟動建設茅台循環經濟科技示范園壇廠園區。 

  作為國家第二批循環經濟建設重點項目,茅台循環經濟科技示范園壇廠園區的建設對白酒行業內固廢利用、產業鏈的延伸、現代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都具有較大示范帶動作用。壇廠循環經濟科技示范園的一個主要功能,就是將企業生產擴能后產生的幾十萬噸酒糟,進行循環再利用,以保護茅台酒產區的獨特環境,把釀造茅台酒產生的酒糟,轉化成有機肥。

  這些被轉化而來的有機肥料,被用來生產有機高粱。有機高粱則用來釀造茅台酒,從而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有機統一。

  據介紹,建成后的園區,其清潔生產能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單位產品綜合能耗也將在2005年的基礎上下降16.9%,冷卻水重復利用率達80%以上,酒糟資源化綜合利用率達到100%。

  在茅台的生態環境建設規劃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項目就是赤水河生態環境的保護規劃,這關系到茅台酒水源的保護,更關系到茅台賴以生存的整個生態環境的保護。

  一直以來,茅台集團從未忽略過對茅台酒水源的保護。在赤水河上游100公裡內,迄今沒有一家化工廠。1995年10月,為建立國酒水資源保護區,茅台酒廠作為全國第一家企業正式進入國家水系統防污染管理網。2011年7月,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貴州省赤水河流域保護條例》,有力推動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全面開展。

  據了解,茅台是中國唯一集“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於一身的白酒品牌。從田間地頭生長的糯高粱開始,國酒茅台精心打造了一條“綠色供應鏈”。從原料的綠色獲取、供應商的綠色供應、產品的綠色加工到廢棄物的綠色回歸,整個綠色供應鏈倡導低消耗、低排放,在保証國酒茅台綠色、有機、健康品質的同時,實現了自然和諧的可持續發展。

  在生態文明建設中,企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茅台始終認為,企業是否自覺履行生態責任,是彰顯社會責任和良知的重要考量。如果企業為追求經濟效益而破壞生態環境,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來換取經濟增長,本質上是擠壓人類的生存空間。

  “國酒茅台是中華民族精品,是一張香飄世界的國家名片。”茅台集團董事長袁仁國說,“一部茅台發展史,呈現的是這裡的人與山水自然和諧相融的歷史。茅台人浸潤在骨髓裡的生態觀,正是來源於對千年積澱的‘綠色茅台’理念的繼承與弘揚。”

  近幾年,貴州省委省政府認真落實中央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部署,立足省情,大膽探索,努力走出了一條符合貴州實際、體現貴州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作為一家擁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大型國有企業,貴州茅台與貴州省的生態文明戰略高度一致,多年來一直自覺秉承“環境護企”戰略,把以生態保護為前提的產品質量視為生命,切實履行企業的生態責任。

分享到:
(責編:潘旭海)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