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大連7月12日電 (王金海、張世安)第十二屆全運會即將在遼寧舉行,大連市作為十二運主要賽區之一,將承辦7大項賽事,佔本屆全運會賽事的三分之一。日前,大連市副市長朱程清在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全民健身,共享全運”的辦賽理念與大連這座城市相互契合:回歸體育,回歸群眾,增強體質,服務於人的全面發展。
記者:位於大連市甘井子區南關嶺地區的大連市體育中心是大連市承辦十二運的主賽場,我們在現場看到,整個體育中心從布局設計到功能定位,都非常大氣,這樣的一個綜合性的、現代化體育場館集群,很適合舉辦大型體育賽事。請問,該中心是否是為本屆全運會專門定制的?
朱程清:新建成的大連市體育中心並不是為十二運專門定制的體育場館。早在2006年,大連按照全域城市化發展理念,在相對臟亂差的南關嶺和革鎮堡區域,布局了體育中心等功能性基礎設施。以此為中心向周邊輻射,建成后將成為大連全域城市化的重要節點。體育中心佔地面積82萬平方米,場館單體項目包括體育館、體育場、網球場、室內網球訓練館、棒球場、游泳館、媒體中心、運動員訓練基地的綜合訓練館、運動員訓練基地的室內田徑館、運動員訓練基地的教育科研樓,總建筑面積近50萬平方米。而十二屆全運會是2009年遼寧申辦成功,因此體育中心場館成為大連賽區承辦十二運賽事的主賽場,將舉行體操、花樣游泳、男子足球青年組、棒球、網球5項賽事。目前,已完成了網球、體操、花樣游泳、女子足球項目的測試賽。參賽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和技術官員對體育中心場館條件、配套設施給予了充分肯定,一致認為具有舉辦國際高水平賽事的條件。
記者:一項重大體育賽事的舉辦,對於承辦地城市功能的完善無疑是難得的機遇。大連承辦本屆全運會賽事,除了建設並完善了體育場館等設施,還為市民帶了什麼實實在在的實惠?
朱程清:借助承辦全運會的東風,大連西北部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人民群眾從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建設中的體育新城周邊現有居民30萬,長期規劃將達到100萬常住人口。以前,這一帶進出不便,基礎設施陳舊,甚至這麼大的地方連個像樣的公園都沒有,被市民戲稱為“難過嶺”。如今的“難過嶺”“一天一變樣,三天不敢認”,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周邊居民居住環境、交通條件和健身場所都發生了質變。
結合全運會的承辦,大連在工作中努力踐行“全民全運,全民健身”的精神,下大力氣抓群眾體育事業,發展全民健身運動。我們堅持以“保障、設施、活動、組織、宣傳、考核”為抓手,以構建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為目標,以完善群眾身邊的體育設施、豐富群眾身邊的體育活動、健全群眾身邊的體育組織為主線,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加大財政投入。短短幾年間,全民健身中心、游泳館、網球館、青少年體育活動中心等大型體育設施便呈現在城鄉居民面前。目前全市已有15個體育場館既可舉辦國際比賽,也可兼顧全民健身活動。與此同時市政府實施了“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社區健身活動室工程、室外健身路徑工程”等三項惠民工程,為每一個農村行政村建起一座籃球場,為600個城市示范晨晚練點音響器材完成升級換代。市本級投入資金4.2億元,使人均公共體育用地面積達到了0.6平米。2012年10月,出台了《大連市學校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指導實施意見》,市財政每年投入460萬元用於補貼校園設施開放,各區縣財政配套保險資金,有效緩解了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不足的矛盾。目前,大連已在全市范圍內完成了“十分鐘體育生活圈”建設,實現社區體育化、體育生活化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