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7月11日電 據四川省人民政府網站消息,入汛以來,四川省相繼出現三次大范圍區域性暴雨天氣過程,盆地中部、西部、南部和北部均連續經歷了大范圍強降雨天氣過程,局部地方遭遇暴雨、特大暴雨襲擊,引發洪澇,給四川省農業生產帶來不利影響。針對當前暴雨洪澇災情,廳黨組高度重視,並就當前抗災減災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
一、專題研究,落實責任
7月9日上午,任永昌廳長召集廳領導及有關處室負責同志就暴雨洪澇防災減災工作進行了專題研究,要求要加強預警監測和形勢研判,強化應急值守,並明確了相關處室職責。要求有關處室要聞災而動,扎實開展好防災減災工作。廳信息中心負責收集匯總各地災情,為科學評估災害損失和開展生產救災提供依據﹔計財處及時銜接落實農業救災資金,解決災區災后農業生產恢復和群眾改種補種所需的種子(種苗)、化肥等生產物資補助等﹔糧油處、經作處、種子站、植保站等部門要深入災區查看災情,及時下發生產指導意見,派出技術專家指導各地災后恢復農業生產﹔廳宣傳中心要主動聯系有關新聞媒體,加強宣傳報道。
二、專家會商,准確研判
為准確把握當前農業生產形勢,客觀分析暴雨洪災對大春生產的影響,7月10日,我廳召開大春生產形勢專家會商會,邀請省氣象局、農科院有關專家,深入分析持續降雨天氣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並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措施。與會專家一致認為,三次區域性強降雨引發澇害的區域和田塊作物生長將受到一定影響,但充沛的降雨對全省大部分地區在田作物生長比較有利。當前正值大春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持續降雨過程對水稻抽穗和春玉米灌漿、夏玉米穗形成影響不大。總體來看,對全省農業生產的影響是局部的,過程性的。洪水退后,隻要落實好相應抗災減災對策措施,有望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三、加強督導,因災施策
7月10日,任永昌廳長親自帶領有關處室負責同志奔赴受災嚴重的德陽市指導抗災救災工作,其他廳領導帶隊的3個工作組也同時趕赴成都、雅安、綿陽等災區一線實地查看災情,慰問受災群眾,指導當地農業部門搞好生產自救。要求各地要認真核實災情,搞好分類指導。一要強化田間管理。發動群眾及時開溝排濕,扶苗洗苗,適時追肥,促進受災作物恢復生長﹔抓好穗頸瘟、紋枯病、“兩遷”害虫等大春病虫防控。二要抓好改種補種。對因災絕收的田土,要發動群眾改種適銷對路、生育期適中的鮮食玉米、豆類、紅苕和瓜果類蔬菜等作物。三要搞好物資准備。及時組織落實、調運的種子(種苗)、化肥、農藥等生產物資,確保改種、補種所需。四要及早謀劃晚秋。早安排、早計劃,牢固樹立全年農業生產最后一道防線,盡力彌補災后損失。
Copyright 2013 www.s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中國電信四川公司 網站維護:四川省電子政務外網運營中心 聯系電話: (028)86190174
蜀 ICP 備13001288號
為了獲得更好的瀏覽效果,建議您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瀏覽器登陸本站點
如果您在本頁面發現錯誤,請先用鼠標選擇出錯的內容片斷,然后同時按下"CTRL"與"ENTER"鍵,以便將錯誤及時通知我們,謝謝您對網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