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卡不退”如何監管 設追溯期防虎頭蛇尾
近年來,一些政府官員以“會員”身份出入高級會所,相對隱秘地進行奢侈消費,已經顯現出一種新型的“會所腐敗”。這些會所往往低調卻奢華,對一些腐敗官員極具吸引力,從而成為他們權力尋租、享受奢靡的理想場所。
正因如此,此次清退活動受到社會普遍關注。有人擔憂,是否會出現“有卡不退”現象。有媒體報道稱,一些商家對此次清退表示“淡定”,部分私人會所銷售員透露,清退會員卡不會影響到商家生意,因為任何人都查不到他們會員的任何信息,私密性非常到位。
“清退給出截止時間,其實就是從寬處理的期限。但過去歷次專項治理中常有一些不太好的傾向,那就是老實人吃虧,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也是因為過去若干年有這種傾向,所以很多人機會主義動機比較強烈,或出現瞞報等情況。”任建明建議,如逾期不報被清查出來,應從重處罰。
“這裡就存在一個信息不對稱的情況,有人給官員送會員卡,這裡面可能就有利益交易,但收卡者沒有動機去主動退卡,所以這個活動要有一個永續的追溯期。”任建明指出,不能搞“運動式”的治理,要有持續的監督和追查機制。
“不能讓一個政策,一個活動,開始的時候動靜很大,但是虎頭蛇尾。”任建民說,這樣不但不能解決問題,誠信也將漸漸喪失,所以,如果想推進這個專項治理活動,就應該好好思考,分析問題、總結經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