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單光鼐說:“環境污染已成為繼違法征地拆遷、勞資糾紛之后造成群體性事件的‘第三駕馬車’。”
環保是社會政治問題的理念正在改變中國各級官員的思維。大同市環保局局長趙曉寧說:“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是領導人對官員們最嚴厲的警告,是將環保上升到了黨政層面,令人倍感壓力。”
中國國家環境保護工業污染源監控工程技術中心主任李瑋說,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對未來處理環保與發展的關系是一種指導。如今,隨著最高領導人的發聲,環保這一“考核”指標有望真正進入考核體系。今后考評官員有沒有政績,不僅看GDP,還將看生態環境的投入產出比﹔另外,加強制度和法治建設,建立終身追究制,也將極大約束官員對資源環境的隨意揮霍。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院長馬中說,習總書記的講話也是在闡述環境問題上如何走好群眾路線。既要為人民解決實際困難,也要接受民眾的監督和考評,增強環保決策中的公眾參與和信息公開,讓民眾在決策之前和決策之中可以參與進來。
中共新一屆領導人履新以來,中國各級政府處理損害和威脅公眾健康環境事件的態度更加堅決。河北滄縣環保局局長鄧連軍用“水煮紅小豆”類比解釋“紅色井水”引來炮轟,被曝光一天后即被免職。年初山西長治一化工廠苯胺泄漏導致下游數百萬民眾飲用水受到污染,長治市市長張保隨后被山西省委提名不再擔任市長職務。上月,中石油昆明煉油項目引發群眾質疑,昆明市長李文榮表示,嚴格按照大多數群眾的意願辦事,“大多數群眾說不上,市政府就決定不上。”
馬中說,環保是民生問題,改善環境是民意所在,環保還涉及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這是重大的政治和社會問題,因此必須從執政層面緊抓不放。(記者韓喬 王衡 葉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