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城樓保養修繕工程完工(圖)【8】--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

天安門城樓保養修繕工程完工(圖)【8】

2013年05月29日11:12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隨著昨天凌晨最后一組腳手架拆卸吊運完成,本次天安門城樓保養修繕工程勝利完工。

  “小心,小心!留神別蹭著金!”昨天凌晨一點多,65歲的王國斌師傅站在天安門城樓東側的工程腳手架下,仰臉沖著施工人員不停囑咐著。一旁,幾位施工負責人都全神貫注地盯著工人們的拆卸動作,“動作輕!一定輕啊!”

  隨著天安門城樓東側腳手架逐個被拆除,近一個月的天安門城樓琉璃瓦屋面除草、清壟維護保養工程正式結束。這次,天安門城樓漂漂亮亮地美了個容。

  “保養”是這次天安門城樓施工的主要目的。

  負責工程的房修一公司工程師宋雨峰介紹,此次維護保養主要包括:屋面整體除草、清壟、補配缺失瓦件﹔修補破損椽頭,找補破損嚴重漆皮﹔連檐接口粘縫,找補漆皮﹔博風板漆皮回粘,山花繡帶局部地仗修補貼金以及金梅花釘頭找補貼金等。

  宋雨峰介紹,這次施工最大的難點是工期短,又不能耽誤參觀。所以施工期間,城樓平台都是分區域搭設圍擋。

  “可北京城,您見過紅色的施工圍擋嗎?”戴著安全帽,記者登上了施工腳手架,宋雨峰指著旁邊的圍網問記者。為了和天安門城樓景色融合,這次的施工密目網沒用通常的綠色,特意配置成了紅牆色。“防火效果也是特別加強的。”宋雨峰拍著圍網說,開工前,他們都是拿著打火機點來檢查密目網的防火性,“真點不著。”

  此外,腳手架也沒有採用通常的“滿搭”而是搭成了“U”型,從而解決了游人視線被擋的問題。

  這次維護保養從城樓西邊開始,這是北京古建工程的特點,因為北京的氣候特性是西北風大、西晒強,古建西邊的耗損通常要比東邊大。

  為了定方案,施工方、監理方的古建專家、工程師們反復研討。

  王國斌,就是為這次工程難點號脈把握的古建專家,也是這次的工程監理。

  “工程裡最關鍵的就是找補貼金。年頭長了,風吹日晒,城樓椽頭啊、梅花釘啊,有些地方的貼金剝落了,這次要重新貼。”別看他輕描淡寫幾句話,這裡面講究可大了去了。

  王師傅介紹,城樓貼金採用的是傳統的“瀝粉貼金”技術。這是古建筑彩畫工藝之一,簡單說就是按照彩畫圖案描出隆起的花紋,上面涂膠后貼以金箔,以求圖案有立體感,“就是古人發明的‘3D’效果。”王師傅半開玩笑地解釋說。

  “瞧,工人正貼呢!”王師傅沖上層腳手架一努嘴。哪兒呢?記者踅摸半天也沒看見。“金帳子裡呢!”旁邊幾位師傅樂了。

  順著大家指的方向,記者才看見,上層有個用塑料布圍起來的小區域,“裡面就倆人,一個人撐著帳子,一個人在貼,這是怕風吹。”王師傅解釋說,貼金用的金箔都是高純度的庫金,也叫赤金,“嬌貴著呢!”

  金箔純到什麼程度呢?遇風就化。所以,貼金工人干活得“搶點兒”,經常趕在中午最晒的時候干活,就因為那會兒風小。

  同時,工人還需手快。記者看到,貼金工人先將金箔撕成一厘米左右的窄條,然后一張張按圖案貼上去,又快又准。

  既然這庫金這麼容易化,貼上去不怕吹飛了嗎?王師傅笑著說:“有膠就不怕。”貼金這膠也有學問,叫“金膠油”,用光油熬制而成。這油也是老輩兒傳下來的工藝,以熟桐油加蘇子加土子再加其他中藥熬制。

  昨天下午,施工人員、監理工程師和古建保護專家們對修繕工程進行驗收,看到一個月的辛勤勞動讓城樓煥然一新,大家一起在自己的勞動成果前合影留念,黝黑的臉上滿是欣慰。文/本報記者 金可 攝/本報記者 孫戉

分享到:
(責編:王澤、段欣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