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應屆畢業生求職花銷超千 教育部回應最難就業季【2】--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

1/4應屆畢業生求職花銷超千 教育部回應最難就業季【2】

2013年05月22日13:20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就業准備

  求職花銷超千元應屆生比例為24.76%

  隨著畢業生的日益增多,就業逐漸演變成競爭激烈的戰場,畢業生們是否會及早准備?

  有近三成受訪應屆生沒有參加過與就業相關的實習,且大部分學生的實習時間限於半年以內。

  在求職過程中,西服、打印簡歷,乃至坐火車、飛機去面試,都成了應屆生不得不付出的成本。調查數據顯示,求職花銷超過1000元的應屆生比例為24.76%。也就是說,大部分受訪應屆生的求職開銷少於1000元,其中佔比最大的還是花銷僅為100元之內的應屆生。

  擇業地域

  七成受訪應屆生不青睞“北上廣”

  在調查問卷中,詳列了幾個應屆生選擇offer時看重的標准,即薪酬、地域、戶口、單位性質、升職空間、學習機會和個人興趣。

  結果顯示,在上述標准中,地域、個人興趣和單位性質最受青睞,分別有22.8%、22.48%和14.66%的受訪者在排序時,將他們列為首要位置。其中,有七成受訪應屆生認為自己不會削尖腦袋,非去“北上廣”不可。隻有約5%的受訪者會在考慮offer時,把戶口因素排在首位。

  人情手段

  兩成受訪者稱“被別人擠掉”

  調查數據顯示,有兩成考生在求職過程中動用過身邊的“關系”,認為自己曾因“關系”被別人“擠掉”的應屆生比例也基本一致,約為21.5%。

  在回答自己為何求職不順時,有約5%的應屆生慨嘆自己是因為沒有“關系”。

  ■ 案例

  面試不敵“白高美” 動員全家找工作

  在上海讀書的小荷求職未果回老家,七大姑八大姨“運作”均未成功,最終決定考公務員。

  對於相貌普通、學校沒什麼名氣、學習成績又一般的小荷(化名)來說,這段找工作的經歷可謂一波三折。

  小荷在上海一所市屬重點大學讀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按她的說法,這個學校沒什麼名氣,自己專業成績又算不上出類拔萃,作為外地人的她想留在上海更是難上加難。從去年底,她就開始找工作,“海投”簡歷,從大公司到飯店服務員,她都嘗試。

  可惟一一次的面試機會,還被潑了涼水。小荷說,那天她和宿舍一個姐妹都有了面試機會,一家西餐廳的服務員,兩人信心滿滿地去了。結果發現競爭對手是華東師范大學的一名學生,還是典型的大美女,“人家名牌大學畢業的‘白高美’一站那兒,老板立刻把她錄取,我們兩個‘屌絲’灰溜溜地回來了。”

  眼見宿舍的上海姑娘都找到了工作,她一拍大腿決定到別的城市試試。但來北京的想法被哥哥一口拒絕了。哥哥說,的確幫她尋到了北京一家食品企業的工作,但按照她的學歷,一個月掙不上兩三千,全扔進“高房租”裡了,“你一個姑娘,還是回老家工作吧。”

  聽哥勸吃飽飯,小荷決定回老家。一聽孩子要回家了,家裡七大姑八大姨都開始“運作”。二姨聯系老同學希望能把孩子安插到專科學校當個食品專業的老師,大姨托老朋友希望把她安排進政府機關。大家的想法是,“大學生回老家來,總不能端盤子吧,掙得雖少但得穩定。”

  可結果是,二姨的老同學單位沒給名額,黃了﹔就算有大姨的關系,小荷還需要考上公務員。現在,工作仍無著落的小荷已經下定決心考公務員了。她覺得想找到一份可心的工作,還得先充實自己。買了厚厚一摞書,她將重回“無涯”的學海。

 

分享到:
(責編:王澤、段欣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