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約有1萬輛出租車,而僅在該市棲霞區的仙林大學城,就有800輛左右的“黑車”。如何治理“黑車”頑症,又能方便市民出行?日前南京市棲霞區聯合交管部門宣布,取締“黑車”,所留服務空白由新增的6條微循環公交線路及公共自行車填補,符合條件的“黑車”司機可根據本人意願錄用為公交車司機。
對此人性化執法之舉,當地居民普遍表示歡迎。但也有人擔心,錄用“黑車”司機是否等於默認“黑車”存在的合理性,從而印証“存在就是合理”的潛規則?同時,也有市民擔心公交出行的安全及是否給城市管理帶來新問題。
南京城西北的仙林地區總人口接近30萬人。雖然南京地鐵2號線直通仙林,還有公交線路連通主城,但到地鐵站、商業網點的“最后1公裡”出行不易,大批“黑車”因此長期盤踞。據居民反映,一到晚上五點多,該區“全是黑車”。而現行法律法規並不支持對“黑車”進行合法化管理,如果強行禁止,因為牽涉面廣還容易引起其他社會問題。於是“黑車”治理陷入禁又禁不了、管又難管到位的尷尬處境,雖經多次整治,但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為了根治“黑車”現象,解決居民出行難問題,此次棲霞區與仙林大學城投入828萬元,購置了46輛公交車,將於本月10日推出6條微循環線路,站點遍布地鐵站、高校、小區和商業中心。此外,增設27個公共自行車點,使公共自行車總數達1140輛。
針對取締“黑車”后車主們的安置問題,棲霞區每個街道都成立安置保障組,聯系各開發園區梳理就業崗位,保障有就業意願的車主“不挑不揀24小時解決就業”。相關部門還與公交公司溝通,錄用了65名“黑車”車主為公交車司機。
困擾多年的問題有望得到解決,市民們對這種疏堵結合的方式普遍表示贊同。但也有居民表示了自己的擔心。
採訪時有居民說,“這種方法比原來的一刀切進步了許多,但‘黑車’問題會因此得到根治嗎?收編黑車會不會有新的黑車誕生?雖然政府有安置就業的職責,但如此安置‘黑車’駕駛人員的做法,是否在某種意義上印証著‘存在就是合理’的潛規則?此外,‘黑車’司機的素質也是一個問題,改開公交,出行安全有保証嗎?”
據了解,為防止“黑車”反彈,交管部門將在高校門口、商業街區、地鐵站點完善禁停標志,增設17處違停拍攝點,對違停拉客抓拍處罰。(記者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