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若再來襲 養禽業能否抗得住?--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禽流感若再來襲 養禽業能否抗得住?

2013年05月06日17:13        手機看新聞

  核心提示:H7N9疫情爆發以來,消費者“聞禽色變”,家禽交易一落千丈,家禽養殖損失慘重,不斷被媒體曝出燙死雞苗、鴨苗喂蛇的新聞讓人觸目驚心。目前家禽養殖業已陷入“賣不掉、養不起”的窘境。商業性保險以及政策性保險的缺失大大增加了禽類養殖業的風險,一旦遇到較大的疫情,就無法得到有效的保障,這是導致禽類養殖產業脆弱的一個原因,但同時,禽類養殖業內部存在著許多過密養殖、疫情預警缺乏等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在下一次的疫情來臨之前得到解決,同時,消費者也要科學地看待禽肉消費,不要因為不必要的恐慌而對禽肉退避三舍。

  H7N9陰影下的養禽業

  廣東上萬隻新生羽雞被投入沸水燙死

4月16日,廣東清遠,在燙死雞苗前,工人們用溫度計測水溫。

  4月16日,廣東清遠,因受H7N9禽流感的影響,太和鎮曹永堅的孵化場從隔天出10萬羽雞苗變成5萬羽。為了降低損失,有3萬隻雞苗隻能做燙死處理。[詳細]

點擊進入下一頁

福建漳州龍海市一養殖場工人將滯銷的小鴨苗扔進焚化爐。張 斌攝

  養殖戶:現在的處境很艱難

  4月28日下午4點,浙江杭州市中心萬壽亭農貿市場。原本人聲鼎沸的活禽攤點此刻空無一人。據賣禽蛋的攤主介紹,政府沒下令關停前,就有經營戶陸續歇業了,“實在做不下去!”禽蛋攤位雖然沒有關停,但生意慘淡。賣了20多年雞蛋的彭大姐說,原先她一天能賣70箱雞蛋,現在20箱都賣不掉,連攤位費都付不起了。

  消費者的態度向來是市場的風向標,也最直接地反映著疫情的影響力。記者在農貿市場隨機採訪了幾位市民,他們大都表示,一個接一個的人感染病例讓他們現在是“聞禽色變”,即便禽流感過后也不會立即購買禽肉。

  銷售渠道不暢,讓處於上游的養殖戶們很受傷。最先倒下的,是那些抗風險能力弱的個體養殖戶們。

  禽流感來了,養禽業為何“感冒”

  商業性農業保險望而卻步

  政策性農業保險缺失

  自2007年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開辦以來,中央財政開始補貼種植業和養殖業保險。由於部分地區和領域存在嚴重的道德風險,導致賠付率居高不下,實際上,很少有保險公司從事養殖保險。即使從事,也僅限於中央財政補貼的養殖品種范疇。

  根據財政部2012年1月下發的關於農業保險保費補貼通知,如今,中央財政補貼的15個險種,涉及糧、棉、油、糖等多個農業品種。

  其中,養殖品種僅佔5個,雞、鴨等家禽類並不在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范疇

  家禽保險不享受中央財政補貼

  保監會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部分省、市已開辦了以雞類為主的家禽保險,2012年全國共承保家禽5.85億隻。但由於家禽保險不享受中央財政補貼,未能像能繁母豬保險那樣實現全覆蓋,隻在地方財政較富裕、願意補貼保費的省份開辦。較早推出禽類保險的江蘇,全省2012年共承保家禽9444.02萬隻,承保覆蓋率隻有7.95%。[詳細]

  禽流感再來襲時 養禽業准備好了嗎

  目前做法:保鮮袋真空處理暫時寄存冰庫

  將存欄的肉雞宰殺完畢、通過保鮮袋真空處理暫時寄存冰庫,是目前一些養殖戶普遍採取的應對辦法。

  建立全畜牧生產防疫體系和疫情監測預警系統

  從長期看如何防止此類事件重演?必須建立健全畜牧生產防疫體系,建立起運行有效的疫情監測預警系統,對動物疫情做到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理。此外,一些專家也提出,要建立畜牧業發展風險基金,進一步完善畜牧業保障機制、補貼制度﹔加大保險力度,特別是禽類的保險力度,增強畜牧業的抗風險能力﹔加大對畜禽產品深加工扶持力度,在改變畜禽產品傳統的流通、消費方式等方面多下功夫,這些才是治本之道。[詳細]

  農業部推動出台扶持政策幫養禽業過難關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18日表示,要降低養殖場戶損失,支持大型流通企業對取得動物檢疫合格証明、產品銷售困難的養殖場出欄家禽,實行保護價收儲,調動養殖戶生產的積極性,協調重點家禽養殖、加工企業正常運轉的信貸支持,探索家禽保險辦法,保護養殖戶利益。[詳細]

  江蘇銀行業多舉措幫扶家禽業:減免利費 不抽貸不限貸

  受禽流感疫情影響,江蘇家禽養殖業出現“斷崖式”下跌,產業貸款面臨信用風險。記者2日從江蘇銀監局獲悉,該省多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已採取增加授信和對專業合作社、大型養殖戶預留專項信貸資金、暫停記息等多項措施,以幫助轄內禽類養殖企業恢復正常生產經營。

  應推廣家禽養殖新理念

  業內人士認為,每一次流感病毒發生后,都刺激我國家禽養殖業改進生產管理技術水平,淘汰散養戶。但疫情過后,行業回暖時,生產管理水平低、甚至不規范飼養的散戶又進入了這一行業。門檻過低不僅導致進退無序,還容易滋生出新一輪疫情。

  為此,逯岩建議盡快推廣實施家禽養殖新理念,以實現“人管理設備-設備養雞-雞‘養’人”,禽類養殖要向標准化、規模化、自動化方向發展。

  消費者:大可不必談禽色變

  圖為北京一家大型超市家禽類櫃台前,顧客正在選購商品。記者吉蕾蕾攝

  4月23日,記者來到北京市大興區棗園社區菜市場發現,原本銷售家禽的櫃台已經改賣魚、蝦等水產品,老板劉國忠告訴記者,雖然現在雞肉價格是一降再降,但來購買的顧客很少,前些天已經把所有家禽類食品全部撤櫃,“現在這個時期,雞肉的品質好、價格低,消費者也不會放心購買。”

  不少消費者談“禽”色變,一些關於吃禽類會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流言也不時在流傳。“這些擔憂大可不必。”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表示,H7N9禽流感病毒對外界抵抗力不強,在100攝氏度的環境下,2分鐘就會被消滅,60攝氏度環境下半小時就會被消滅。“隻要是從正規渠道進貨的禽類,經過高溫煮熟加工,檢疫是安全的,就可以放心食用。”[詳細]

  從正規市場和超市購買的禽產品是安全的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18日表示,經檢疫合格、從正規市場和超市購買的禽產品是安全的,消費者可以放心食用。

  韓長賦在北京華都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調研肉雞生產、加工等情況時說,要降低養殖場戶損失,支持大型流通企業對取得動物檢疫合格証明、產品銷售困難的養殖場出欄家禽,實行保護價收儲,調動養殖戶生產的積極性,協調重點家禽養殖、加工企業正常運轉的信貸支持,探索家禽保險辦法,保護養殖戶利益。

  H7N9病毒懼怕高溫加熱

  H7N9病毒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至少在吃上不必過於恐慌。鐘南山院士就表示:“H7N9病毒在100℃溫度下,一分鐘就死光了,煮熟的東西絕對沒問題。”

  禽流感病毒懼怕高溫,隻要加熱到一定溫度,即可殺滅病毒,一般以56℃加熱3小時、60℃加熱30分鐘和100℃加熱1分鐘均可,真正燒熟燒透食用,不會對人體存在威脅。[詳細]

  “吃鮮”的傳統是否可以改變

  中國歷來有宰殺活禽“吃鮮”的傳統,所以有禽類在市場感染疫病、商戶有損失,乃至傳染人的風險﹔而西方發達國家一般不在交易現場宰殺活禽,省卻了很多“麻煩”。禽流感過后,我們應當反思、改變這種飲食習慣。“這樣一來,對冷鏈運輸、儲藏的風險保障需求就多起來了,保險完全可以在這個環節發揮作用,相對而言,產品開發難度較小,更具現實意義。”[詳細]

(來源:新華時政)

分享到: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