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姐弟二人給小豬注射疫苗
黃石市鐵山區陸雁鴻灣一對80后大學生姐弟,雙雙放棄待遇和前景不錯的工作,回鄉自主創業,辦起了一家規模不小的養豬場。
姐姐陸娟1980年出生,2001年大學畢業后在深圳從事廣告設計,早就年薪過10萬元﹔弟弟陸洪達比姐姐小9歲,2011年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的村委會工作。
創業之路雖然艱辛,但姐弟倆甘於吃苦,樂當豬倌。
女白領堅持養豬
4月26日中午,陸娟騎著一輛三輪摩托車來到村頭與記者會合。她個頭不高,嗓門很亮。
養豬場在樓房后面,依山而建,目前養著50頭母豬,100頭商品豬和70多頭未斷奶的小豬。走進豬舍,一股濃重的味道扑鼻而來,陸娟像個沒事人樣。“我早就習慣了。”陸娟熟練而敏捷地抓住一隻正在吃奶的小豬,拎起來抱在懷裡說:“再過些天,這些小豬都該斷奶了,全部要轉到二樓去喂養。”
說起養豬頭頭是道的陸娟,當初可是標准小白領。2001年大學畢業后,她在深圳一家公司做廣告設計助理,憑自己的能力一年收入不下10萬元。
因母親身體不好,弟弟當時還在讀書,為了離家近一些,2005年下半年,陸娟從深圳回到武漢,在一家廣告公司工作。當年春節回家,陸娟聽父親說,當地很多屠宰戶反映生豬市場不穩定,機靈的她嗅到了商機,就此萌發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辭掉工作,回鄉養豬。
家人當即表示反對,陸娟態度十分堅定,她擺出自己的兩大理由,一是可以回家照顧媽媽,二來想干出自己的一番事業。
弟弟辭職來幫忙
2007年8月,陸娟拿出自己的積蓄,在父親的幫助下建起養豬場,從江蘇購進101頭小豬。2008年雪災,豬價暴漲,陸娟3個多月淨賺約5萬元。初嘗甜頭的她又從江蘇買了140多頭豬仔,沒想到過了一兩個月,很多豬發病,一下死了80多頭,虧了十幾萬。
2009年,國內生豬養殖業遭重創。陸娟迅速調整策略,購進一批母豬,經過配種,每頭母豬一年能生兩窩小豬。2010年,豬價上漲,陸娟小賺了一筆。不過年底遭遇口蹄疫,200多頭豬染病死亡,又虧了一大筆。直到最近兩年,豬價相對比較平穩,陸娟的養豬場才平穩盈利。
陸洪達2011年畢業后,在當地村委會辦公室做事。村裡見這個小伙子比較踏實,把他作為村官的重點對象進行培養。
工作幾個月后,陸洪達也萌生了養豬的想法。“我看姐姐實在忙不過來,太辛苦了。”當年年底,陸洪達加入養豬行列。
兩人按照投入資金的數量分配生豬,防病主要由姐姐陸娟負責,陸洪達自己跑銷路。“我很佩服姐姐,她給了我很多指導和幫助。”陸洪達對姐姐贊不絕口。
鄉鄰伸出大拇指
姐弟倆的父親陸隆河表示,看到姐弟倆很投入,盡管吃了不少苦,也克服了不少困難,他覺得很欣慰。
談到陸娟、陸洪達姐弟倆養豬的事情,不少鄉鄰伸出大拇指,而他們的養豬場還被評為湖北省科普創業示范基地。為了提高鐵山生豬養殖戶的抗風險能力,在陸娟的提議下,當地成立了養豬協會,無償為其他養豬戶提供市場信息和養殖技術。
陸娟說,當了5年多“女豬倌”,她已經對養豬產生了感情,“不只是通過養豬獲得財富這麼簡單,更重要的是我和弟弟喜歡這個事業,並從中得到快樂”。(記者高家龍)